出家人

 

2007-12-14

 

一乞食

 

比丘,有三義:乞士、破惡、怖魔。但以『乞士』為義最正。是出家而受具足戒者。男的稱『比丘』,女的稱『比丘尼』。乞士者,上乞佛法,以滋慧命,下乞飲食,以養身形。

 

 

南傳僧人的托缽乞食。佛制托缽 為療色身 但乞食物 不乞金錢

 

佛陀教導佛弟子修習正命,用正當的方法取得生活必需品,出家人的方法就是托缽行乞。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光明地接受信眾佈施,清淨安心。不可以裝神弄鬼、符咒妖術等邪命方法騙取信眾佈施,也不可以從事生產或買賣事業來賺取物品。

 

 

福建靈台山尼眾托缽乞食

 

佛陀教導出家人托缽行乞,少欲知足專心修行。出家舍離世俗的家業、生產事業、經濟的販賣貿易,少事少煩擾,安心修行。透過最簡單的托缽行乞獲得食物和衣服、住所、藥品等生活必需品,這是佛陀教導出家人修習少欲知足的最基礎方法。

 

 

遼寧大石橋尼眾托缽乞食

 

托缽是出家人每天應做的事,於四種資具的供養,懂得適量,不積蓄物品。避免為了積蓄所起的貪心,去除因為財產物品的積蓄所產生的驕慢。出家人也可以隨緣接受人們送至寺院供養的物品,或接受信眾邀請到家裡接受供養,但這些都是一餐之量,知量知足

 

 

海城大悲寺方丈妙祥法師托缽乞食

 

托缽去除瞋心培養慈心。托缽見到施主歡喜佈施的善業,出家人隨喜他的善,心存感激,對他修習慈心,祝福施主安樂、沒有痛苦,成就一切善。

 

托缽乞食去除憍慢。剃頭出家,破身好相。

 

托缽可以去除自己的貪心。托缽是次第乞食,平等接受佈施。不為了食物而攀緣施主,不為了美好的食物而結好貴人。培養平等心,去除貪心。

 

 

托缽乞食給錢就不對了

 

托缽讓在家人有機會接近三寶,進一步學習佛陀純正的妙法。在家人透過佈施的善業與三寶結緣,或則親眼目睹三寶住世而有緣學習佛法。如法托缽的清淨善業是三寶住世的表顯,對世間是一大功德。

 

二 衲衣

 

僧衣的另一名稱是「衲衣」,衲是補綴的意思。因為袈裟是由多數碎布補綴而成的,所以譯作衲衣。《長阿含經》云:「尊者迦葉著衲衣來詣佛所。」《大智度論》云:「五比丘問佛:當著何衣?佛言:應披衲衣。」這都是指袈裟而言。但是後來僧侶的常服,也常是破舊而經過補綴的,於是成為僧服的通用名稱。《法苑珠林》云:「僧崖奴牟氏滅後,郫縣人於郫江邊空中見有油絡,輦崖在其上,身服斑衲、黃偏衫、紫被,捉錫杖。」衲又借作納。梁簡文帝有謝賜郁泥細納袈裟、郁泥納袈裟、郁泥真納九條袈裟表三首。《金陵雜誌》云:「隋煬襯戒師聖種納袈裟一緣,黃紋舍勒一腰,郁泥南絲布袈裟一緣,鴟納袈裟一領,絲布祗支一領。」《續高僧傳》卷二十一《慧思傳》云:「寒則艾納用犯風霜。」《酉陽雜俎續集》征釋門衣事云:「五納三衣。」就是衲、納都通指法服、常服的明證

 

百衲衣是四聖種之一,四聖種中為糞掃衣,非百衲衣。百衲衣在《十住毗婆沙論》中提到,列為頭陀支之一,論中為「衲衣」,沒有百字。二者的區別是:糞掃衣:全系撿來之布,縫補而成做衣,不許接受居士供養之布。百衲衣:衣破即補,補丁只要是如法所得即可,不限居士供養或撿來之補丁。僧人又稱衲子、老衲。民國以前很多老僧都穿百衲衣,虛雲和尚就有一張穿百衲衣的照片傳世。現在住山參禪的僧人也有穿百衲衣的,而在都市中很少能看到穿著百衲衣的僧人了。

 

 

虛雲老和尚 穿百衲衣 日一食 不摸錢

 

 

彌光老和尚 雲居山真如寺大德 (虛雲老和尚弟子)

 

 

體光老和尚(中) 青原山靜居寺大德 百衲衣 過午不食 (虛雲老和尚弟子)

 

 

滌華禪師 終年一身破衲衣,縫縫補補四斤重 日中一食 不捉金錢 (虛雲老和尚弟子)

 

 

妙祥法師 遼寧海城大悲寺方丈 (虛雲老和尚隔代弟子)

 

 

著百衲衣三步一拜的僧人

 

三出坡

 

出坡是農作或勞動在叢林中的專門術語,舊制也叫作普請。叢林出坡,自百丈禪師以來,便被例為每日的功課,代代相傳不息。出坡,住持和尚,須躬先領頭,為人表率。如百丈語錄云:「師,凡作務執勞必先於眾,眾皆不忍,密收作具。而請息之。師云:吾無德,爭合勞於人,師即遍求作具不獲,而亦忘食,故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言。」百丈禪師能被崇為一代巨匠,破原始僧伽不務生產,而立下自力更生的風範。

 

 

 

虛雲老和尚 八十五歲出坡照

 

1953年,113歲高齡的虛公目睹祖師道場凋零破敗,遂發心重振祖庭。自入住雲居山真如寺後照禪宗傳統,組織成立「真如禪寺僧伽農場」,將寺內僧眾分為農林與建築兩隊。農林隊開春即事開墾,開闢出水田數十畝,旱地十餘畝,當即下種,秋天收引稻穀數百擔,旱地所種紅薯也喜獲豐收。而建築隊則負責挖土燒磚,具爐鑄鐵瓦,先後重建大雄寶殿、天王殿、韋馱殿、藏經樓等數十座殿宇,並塑佛、菩薩像百餘尊。真如寺粗具規模後,虛雲仍率僧眾如法修持,農禪並重,種地栽禾,修建寺宇,年復一年,日繼一日。

 

真如寺家風一直沿傳至今。

 

 

雲居山真如寺 老僧人冬日勞作

 

 

體光老和尚 以戒為師,農禪並重

 

 

 

海城大悲寺僧人

 

 

福建靈台山 比丘尼出坡

 

 

現在好多大型叢林依舊保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實踐原則

 

http://4288911.blog.163.com/blog/static/568484702007111462959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20081126 的頭像
    da20081126

    傑媽的家

    da200811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