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camera.chinatimes.com/450Pic/20100316/110110/C993160Z.jpg漂亮「設計」父母▲實踐大學時尚研究所學生趙安玲本來是台大的植病與微生物學系高材生,但她渴望學習設計與動畫,終於在20歲以後毅然換跑道。原本父母都反對,如今已欣 然接受,並且兩人的研究都靠女兒搞定設計繪圖。(鄭任南攝)

4a72c0c9c7669.jpg(本圖來源:聯成電腦,分享屬於我們的聯成故事 :: 痞客邦 PIXNET 部落格)

台大生跳槽 實踐設計夢想2010-03-16中國時報【朱立群/台北報導】廿歲以前,趙安玲是一名乖乖女,依著科學家父母的規畫,從北一女念到台大;廿歲以後,她聽從自己內在的聲音,鬧了一場家庭革命,轉行念設計。她說,即便人生可能變得坎坷,但她過得很快樂。七十五年次的趙安玲是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一年級學生,父親趙裕展、母親余淑美都是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她原本克紹箕裘,大學讀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成績優秀,對生物也有興趣,但無法忘情當一名動畫師的夢想。

 

 她私下不斷創作卡通漫畫,幫台大椰林耶誕舞會設計廣告傳單,也在校內藝術市集擺攤,出售自己設計的畫冊,並幫人在白布鞋上作畫。雖非科班出身,但作品頗受好評,她更想走上設計與創作之路。

 

 大二那年,她想休學。「我跟爸媽說,想休學去考實踐,或準備出國念設計。」趙裕展只能用「差點昏倒」形容他當下的震驚。「我是她們系上的兼任教授,面子往哪擺?」余淑美比較開明,認為女兒只要快樂就好。

 

 接下來的一個禮拜是「家庭革命周」。平時家人、學生眼中的好好先生趙裕展不時向女兒嘮叨「藝術不能當飯吃」。趙安玲沒好氣地吼回去:「不要把你們喜歡的東西硬套在我身上!」打從趙安玲小學起,科學家父母就希望她也走上農業科研路。趙裕展說,國內念農的人少,不管是考高考當公務員或念博士申請教職,競爭都不算激烈。

 

 「我喜歡生物,但我更喜歡設計。」與父母妥協後,趙安玲答應念完台大,之後就要改念設計。大三開始,她去補習班學電腦繪圖,彌補設計專業的不足。去年參加實踐碩士班甄試,她告訴口試委員,未來想把生物跟設計結合在一起。

 

 進入實踐時媒所後,四個月內趙安玲交出四分鐘電腦動畫的成績單,故事內容是一隻會隱形的害羞變色龍,暗戀、追求蜥蜴小姐。她計畫把故事擴充成六分鐘的動畫影片,到國內外參展、參賽。

 

 當時激烈反對女兒「跳槽」的趙裕展已能持平看待女兒的抉擇。電腦不太靈光的他現在都請女兒幫他繪製病毒入侵細胞的3D動畫;余淑美日前刊登在國際期刊的論文,期刊封面的水稻設計也出自趙安玲之手。

 

 科學每天都在進步,趙安玲與父母都清楚知道,離開後就回不去了。但中途換跑道、一頭栽進媒體設計的趙安玲並不後悔,她對自己說,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實踐當一名傑出動畫師的夢想。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4697x112010031600108,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期刊封面 余淑美女兒創作

  • 2009-10-10
  • 中國時報
  •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 員余淑美領導研究團隊,發現水稻耐淹水關鍵基因CIPK15(蛋白激酶),研究論文不但刊登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訊息傳遞》,還成為 本期封面故事。特別的是,封面主圖就是余淑美的女兒趙安玲根據論文內容創作設計。

 

     趙安玲目前就讀於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今年暑假剛從台灣大 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畢業。不但母親余淑美 在水稻研究表現傑出,近幾年屢獲國內外各種學術獎項,父親趙裕展則是國內知名的螢光蛋白基因工程學者。「大學選擇念生命科學,也是受到爸爸媽媽的影響。」 趙安玲說,當時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那方面,「分數到了,就很自然的去念台大!」

 

     從小就很會畫畫的趙安玲,是各種美術比賽的常勝軍,大學期間還跟同班同學組隊參加經濟部舉辦的創新科技研發獎競賽,以替父親 研發的螢光蠶寶寶作創意行銷為主題,獲得評審青睞、輕鬆抱回獎項。在藝作創作上的優秀表現,讓 她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今年暑假畢業前夕,決定轉往藝術設計發展。

 

     此次參加《科學訊息傳遞》封面設計評選,是余淑美鼓勵女兒試著創作投稿。趙安玲表示,「媽媽把她的研究理念和實驗過程跟我講,我就試著畫 看看。可能是因為我念的是生物科技,又喜歡畫畫,比較容易用影像呈現出他們研究的東西!」

 

     余淑美說,女兒大學念生命科學,現在學藝術設計,說不定可以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把科學研究成果呈現出來,以後可朝科學傳播發展。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09101000043,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4a72c0c9c7669.jpg

       姓名:趙安玲

        年齡:75年次 處女座

        課程:Adobe產 品創意設計

        現職:推甄上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

    部落格:http://snowybox.pixnet.net/blog

 

 

  

科學X美學,讓世界更寬廣


生物科學和藝術設計這兩個領域,乍聽之下,似乎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線。

一個講的是標準、是規律、是理性的數據分析;

一個要的是創意、是線條、是感性的視覺饗宴。


但有人卻可以把這兩個懸殊的差異串在一起,將活潑的創意融入冰冷的生物科學展,

結合科學與美學、理性與感性,創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體驗。

 

在科學領域揮灑美學的創意


        趙安玲,台大植病系的高材生。熱愛藝術的她,在大二那年創立了台大設計社,接著也進入聯成學習電腦繪圖。安玲說,在聯成學習的日子不 僅讓她突破手繪的限制,盡情享受創意與設計的樂趣,還將設計融入生物科學的作品比賽中,獲得極高的評價與讚賞!


        事實上,安玲從小就是一個聰明且成績優異的女孩,父母親也都是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士。原本,在她人生的計畫中應該以爸媽為標竿,在學術 上努力、貢獻,但天生好動、熱愛設計的她怎麼也放不下她對藝術的執著。於是,她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創立台大設計社,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神,開始玩起美學 遊戲,也為自己的未來開啟另一扇窗。

 

父親阿莎力贊助學費,聯成是夢想的跳板


      「其實我接觸電腦繪圖的時間並不長,但這一年來在聯成認真學習的結果,不但讓我進步神速,也給了我很大的改變。」 由於安玲的爸媽都是標準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當然也期望女兒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循著大學、研究所、留學,一步一步穩定地 往上走。因此,他們希望她將繪畫、設計當興趣玩就好,從來沒想過有一天女兒會走上藝術這條路。


         安玲說當初想要上繪圖課程,也是跟父母鬧過家庭革命來的。她用最實際的努力與成果證明自己對設計的天份和熱愛,最後 終於說服爸媽,讓她順利到聯成學習專業的電腦繪圖課程。


       「雖然學費不便宜,但爸爸卻很阿莎力地資助我,『我是在投資我未來的養老金啊!』永遠記得老爸以開玩笑的方式鼓勵她好好學習的話。」 就是衝著父親的這句話,安玲說自己在聯成難得認真地踏踏實實上完每一堂課。

 

快樂學習成就自我,持續編織美麗的夢想


       「我把電腦繪圖應用在社團、海報、logo設計,視覺排版應用於學生手冊,甚至是自己推甄的自傳作品集。這裡有我想要的東西,許多技巧是單看書無法學習到的。」安玲說自己在聯 成上課的生活非常快樂,與老師的互動輕鬆而自在。


        甚至,她最近還開始籌劃屬於自己的品牌,也不斷與老師討論,修正各種缺失到最完美的程度。她說,最大的夢想是有一天能夠創立自己的商 品品牌,想要讓大家都看見她,記住她的名字。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相信安玲會用最大的熱情與堅持在設計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也期待有一天可以看見她實現夢 想、發光發熱。

 4a72c27ba7f3f.jpg

 4a72c29cb20dd.jpg

4a72c254ecb15.jpg

4a72c28740028.jpg


聯成電腦,分享屬於我們的聯成故事 :: 痞客邦 blog

http://daphneli.pixnet.net/blog/post/24075220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http://www.chinatimes.com/content-images/110110/C993160Y.jpg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設計系碩士生劉邦耀認為,我國大學的設計領域教育太「學院派」,跟產業結合不夠,現在設計系畢業生還是「心慌慌」。(劉邦耀 提供)

http://camera.chinatimes.com/450Pic/20100316/7/20100316085713_0.jpg近年我國學生國際設計大賽獲獎概況。資料來源:教育部/製表:林至成。

 

設計國際發光 產學合作兩光

* 2010-03-16

* 中國時報

* 【林志成/台北報導】

 

 近年台灣創意人才輩出,在國際風光得獎,但這股力量未成為推動文創產業的動力。在設計領域表現出色的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設計系碩士生劉邦耀及成功大學工業設計所學生張人揚認為,我國大學的設計領域教育太「學院派」,跟產業結合不夠,現在設計系畢業生還是「心慌慌」,找工作都要花一段時間。

 

 劉邦耀九十七年接受教育部資助到美國動畫設計名校進修,當時他的便利貼動畫作品「DEADLINE post-it」在網路上超過二六○萬人次點閱,他因此得以為知名帆布鞋品牌「converse」製作廣告案,並被美國微軟邀請完成專案。

 

 設計教育太理論 產業結合少

 

 劉邦耀說,他在美國接觸到多元文化,眼界大開,台灣設計產業雖然有進步,但只是起步階段,他大學同班同學五十人,目前僅約五人在動畫界,要靠這行維生很困難。

 

 「我們大學設計教育跟產業結合不夠。」劉邦耀表示,在國外大學,設計系所學生到設計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可抵學分,還有薪水。在台灣,大學設計系學生畢業了還不知道工作在哪裡。

 

 張人揚也曾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進修一年,當時他參加學校跟卡西歐(Casio)的產學合作案,在相機中加入投影機功能,獲卡西歐賞識,並取得專利。

 

 張人揚也見識了台灣及日本的設計教育。他說,國內大學設計系所教學太重理論,學生要到業界實習,常苦無管道。他讀大學時,有幾年是自己找設計公司去實習,薪水微薄甚至沒錢可領,但他樂在其中。

 

 實習苦無管道 畢業求職心慌慌

 

 張人揚說,台灣是個人電腦大國,但都在做「代工」,自有品牌不多。如果業者朝自有品牌方向走,電腦、手機、珠寶、服裝、家具都要大量設計師,設計產業就可蓬勃發展。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台灣學生在國際設計競賽獲獎都有獎金,近三年每年都發出超過五百萬元,去年有七十一人次受獎。

 

 教育部每年並遴選約二十位大學生到國外設計名校或公司進修一年,未來將鼓勵大學將創意、創業課程發展成通識課程,讓全校學生都可以選修,盡量充實文創產業的人才與環境。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4697x112010031600107,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就是愛發想 學測七十級分 搶讀創設班

 

* 2010-03-16

* 中國時報

* 【陳至中、朱芳瑤/台北報導】

 

 大學生近年參加國際設計競賽屢獲佳績,為國爭光,也連帶拉抬設計科系行情不斷看漲。屬於技職體系的台灣科技大學每年「創意設計學士班」都吸引大量高中生報名,其中不乏學測七十級分左右的頂尖菁英。

 

 台科大「創意設計學士班」(簡稱創設班)已進入第三年,校方統計,該班招收四十人,年年超過五百人報名,至少要學測六十二級分才能錄取。曾有七十級分以上的高中學生放棄台大,寧可讀台科大,只為一圓設計夢。

 

 成大規畫設計學院的工業設計系詢問度也越來越高,直逼傳統熱門科系的建築系,顛覆成大「工科為主」的傳統印象。

 

 在國際服裝競賽奪得大獎的「台灣之光」古又文母校是樹德科技大學,該校設計學院院長翁英惠笑說,傳統上被視為不入流的「三把刀」:屠刀(餐飲)、剪刀(服飾設計)、剃頭刀(髮型造型),目前都成為最夯的行業。加上近年民眾注重品牌、時尚,市場有需求,相關科系自然跟著熱門起來。

 

 三年前畢業於北市成功高中的洪毅軍以學測六十八級分的高分錄取台科大創設班。他笑說,當初念設計抱著「浪漫」的幻想,以為可以輕鬆愜意地在咖啡廳發想。實際學習後發現,壓力不亞於理工科系。

 

 洪毅軍說,設計沒有一套「做完就好」的固定模式,無法「照表操課」,看到別人的作品會不斷想要做得更好,常廢寢忘食。他建議想一試設計系的學生一定要確定自己有興趣,沒有源源不絕的動力支撐,非常痛苦!

 

 去年以互動遊戲《瘋狂進化論》抱回國際設計獎項的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趙華軍憑著對美學、設計的喜愛,一股腦投入設計領域,他也說,同儕不乏有人設計夢滅,因為投身設計喜歡歸喜歡,還是要面臨創作亟需天賦的考驗。翁英惠也建議,有意投入設計領域的年輕人要好好評估自己是否具備美感與創意因子。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4697x112010031600109,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學者:政府不能只是發發獎金

  • 2010-03-16
  • 中國時報
  • 【朱芳瑤、朱立群/台北報 導】

     「我們畢竟不是『球隊』,競賽得獎並非設計人才的終極目標!」近年台灣學 子屢在國際設計比賽嶄露頭角,可喜可賀,但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道出許多學者的憂慮,政府不能只是鼓勵比賽、發獎金,在「設計產業化」的路上,台灣落後太 多。

     台灣學子在國際設計競賽捷報頻傳,有人認為,國內文化創意產業露曙光,事實呢?實踐大學副校長暨工業產品設計系教授官政能直指:「得獎與 發展產業是兩回事!」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翁英惠也坦白說,台灣政府對國際品牌通路的開發幾乎是零。

     安郁茜說,歐美世界先進國家,乃至亞洲的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政府,在上一世紀 末便意識到設計時代的來臨,紛紛祭出相關法令進軍設計產業。國內設計相關科系雖發展已久,卻尚未在賺到該賺的錢,台灣新銳設計人才的能力既能受到國際肯 定,政府應認真看待設計產業。

     安郁茜認為,台灣欠缺從創意發想、生產到行銷的完整產業鏈,以致國內設計人才無法發揮所長並得到應有的利潤。

     她指出,傳統產業與設計產業相比,不管資金投入與回收周期、經營管理、人才培育、工作環境等面向都是截然不同的思維與生態。例如,傳統產 業計算「業績」的方式,就無法套用在文創領域。

     她認為,政府應透過稅法、採購法的修訂,以政策措施因勢利導企業資金投入設計、文化創意產業的開創,並建立全新的管理思維。財經、財稅、 經貿部門也應參考成熟發展國家的做法,找出具體措施,讓國內設計科系人才確實能在產業鏈上有所發揮,創造產值。

     官政能舉例,英國十多年前推動「創意不列顛」(Creative Britain)計畫時,他參觀當地學生畢業展,驚訝於英國政府有計畫地輔導學生申請專利、與廠商合作等事宜。反觀他自己帶學生出國參展,一旦遇到國際買 家詢問授權,卻因缺乏專人協助行政瑣事而作罷,實在可惜。

     藝評家、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教授陸蓉之說,設計人才是發產文創產業的基礎,但並非全部。台灣的大學在設計管理、 創意總監等跨領域人才的培育仍是荒漠一片。從得獎到發展建立文創產業,還有很多斷鏈有待彌補。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4697x112010031600110,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只想做大 文創法抓不住產業亮點

  • 2010-03-16
  • 中國時報
  • 【朱立群/台北報導】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的精神仍舊是『做大』,沒有抓到文 創貴在多元、美在差異的特質。」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林榮泰認為,政府缺乏對「個人工作室」直接扶持機制,未 來縱使出現許多得獎的個別新星,也匯聚不出產業亮點。

     根據已公布、未生效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政府得協助地方政府、大專院校及文化創意事業充實文創人才。林榮泰認為,這種補助方式最後 很難落實在對個別設計師的扶持。

     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執行長彼得.塞克(Peter Zec)曾告訴林榮泰,台灣年輕設計師近年屢獲國際競賽大獎,「So what?」(又怎麼樣?)點出單憑創意人才無法撐起文創產業的癥結。

     台藝大校內有「創意產業園區」,供學校附近廿多個個人設計工作室進駐,不同性質的工作室之間可發揮異業結盟的效果。林榮泰強調,政府不應 把「搭橋」的角色單獨交給學校或機構,不論目前的文建會或未來文化部的規畫,都沒看到與教育部門(教育部)及產業部門(經濟部工業局)搭起平台。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4697x112010031600111,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200811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