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新移民當兵改變人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6 16:36:02
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
在美國當大兵,是許多新移民來美前所未想到的。可許多新移民就是通過當兵認識、瞭解,最後融入了美國社會。部隊的環境迫使新移民學習英
語,部隊優厚
的福利資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當兵讓這些新移民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不失為一條實現美國夢的捷徑。
新兵的故事:
為改變生活方式而入伍
李慶,4年前從天津移民美國。在新移民中他算得上幸運——一到美國就在開卡車。卡車司機在新移民中算是高收入的技術活,很令人羨慕,許多人想幹還幹不
了呢。
可自從去年七月他和他的搭檔在印第安納把車開翻之後,他就下定決心離開這一行去當兵。他倒不是擔心再出車禍,而是覺得實在是干膩了。
「3年沒在家過過年,連找女朋友的時間都沒有,每天都在路上,生活太單調了,」李慶說。而且他的駕照也有了問題,超速太多。
華人開卡車跑長途多是兩人一輛或租或買的大卡車,24小時開1400英里,兩人輪流上路。經濟景氣時,出一趟車每人可賺1200到1500元,現在經
濟不好,每次出車也有1000元進項,每個星期都要出車。李慶當兵完全是想換一種生活方式,他想過一種有自己生活的生活,不想把生命都耗費在路上。他嚮往
車管處(DMV)職員的工作,早九晚五,生活規律,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身上。
英語是他轉行的最大障礙,可當卡車司機他沒時間上學。
李慶看中了部隊中的優厚待遇和學習機會,部隊是只說英語的環境,而且有OnLine大學,他相信在部隊能很快克服語言障礙,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李慶是獨生子,從小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慣了。「當兵也能鍛鍊鍛鍊獨立生活的能力,」24歲的李慶說。
獨生子當兵,即使自己不擔心,家裡人也會擔心。可李慶說他查過資料,在伊拉克打仗的士兵陣亡率,要比美國高速公路上車禍死亡率低得多。
2月10日,李慶就要赴南卡羅來納接受新兵訓練了。一提起就要進入美軍訓練基地受訓的事他就很興奮。他倒不是滿腦子的在部隊裡學點什麼就復員,他想當
個好兵,甚至想當將軍。臨行前他反覆琢磨「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名言的含義。
美軍是金融風暴避風港
35歲的劉鵬(化名)來美10年了,曾在旅行社幹過,後來自己開公司當老闆,做進出口生意。他一直想往軍旅生活,也想為美國貢獻一把,可因為綠卡辦得
很辛苦,一直沒有機會。經濟不景氣,國際貿易更是雪上加霜,公司舉步維艱,可這反倒給劉鵬一個下決心當兵的機會。2月10日下午,劉鵬將與一批即將入伍的
青年在洛杉磯聚集,然後一起到南卡羅萊納州的陸軍訓練基地受訓。若一切順利,9周後劉鵬將成為一名美國大兵。
劉鵬還沒有想好退伍之後會做什麼。可他知道部隊的福利好,他有可能利用軍方提供的資助進高校深造。他還沒想好今後要學什麼,但他希望有一技之長,對劉
鵬來說將來做個護士也不錯。
老兵的故事:
當大兵將成為終身職業
1994年從廣東移民美國的鄺柏臻,在美軍服役超過12年,現在是美軍國民兵後備役137連的上士。當年在廣州海關做事的鄺柏臻,從未想到過要到美國
來當兵。
由於很偶然的機會鄺柏臻當了兵,他當時下決心當兵是因為英語不好,想找一個能學英語的環境。「開始時很苦,」鄺柏臻在部隊既聽不懂也說不出,而且是
29歲的大齡新兵,與十八九歲的小年輕在一起訓練,他被人看作「GRAND PA」。
曾去過伊拉克戰場作後勤的鄺柏臻說,正是由於當年選擇了當兵,才有現在的家庭經濟穩定。鄺柏臻全家的醫療保險均由部隊負擔,每月薪資3500元,另有
2600元的房屋補貼。
雖未進高校深造過,可他在部隊的收入並不低,加上各種補貼,鄺柏臻現在的收入比他雙碩士的太太掙得多。
在部隊一呆就是十幾年,鄺柏臻也有煩的時候。在莫哈維沙漠美軍訓練基地受訓時,他也曾面對滿天的沙塵和無盡的戈壁後悔過——「我幹嗎要到軍隊來?」
2002、2003年時,鄺柏臻真的離開了部隊,轉業到聖地牙哥與墨西哥交界的一所邊境檢查站拘留中心做獄警,看管被逮捕的非法移民。當兵的轉業做警
察、做保安在美國幾乎是順理成章的傳統——可免除使用武器的訓練,大大降低了培訓成本。鄺柏臻說,雖然抓捕嫌犯和抓捕俘虜的要求不同,可部隊上的軍事訓練
在對付地方犯罪分子時全用得上。剛到拘留中心,鄺柏臻還感到很新鮮,當時還有不少華裔非法移民關在裡邊。可時間一長,天天千篇一律地站崗讓人厭倦。讓鄺柏
臻特別受不了的,是每天早上上班進入拘留中心的那一刻,進第一道鐵門然後聽著它在自己的身後「哐當」一聲關上,再進一道鐵門,再聽到背後「哐當」一聲,此
後是第三道鐵門,同樣又是「哐當」一聲關上。「感覺好像自己和囚犯一樣,要一輩子關在牢裡,」鄺柏臻說。
時間不長,鄺柏臻又回到了部隊。他笑著說,做軍人要成為他終身職業了。
女兵的故事:
媽媽的小女生變花木蘭
美軍國民兵後備役137連1月12日從伊拉克返鄉,120人的隊伍中唯一的華裔女兵是劉宛華。她身材嬌小,皮膚白淨,蠻秀氣的臉上還戴著一幅黑邊近視
鏡,透著一股書卷氣。一身戎裝站在比她高出一個頭的男性戰友身邊,劉宛華更顯出身體單薄,可她的目光卻和戰友們一樣專著、剛毅。
劉宛華此次隨部隊到伊拉克為戰鬥部隊作後勤,一去就是10個月。她是首次離家出遠門,沒想到就走了這麼遠,呆了這麼久。
「最難熬的日子是夏天,伊拉克的氣溫可達到150華氏度,可我們該做什麼還是要做什麼,」劉宛華說。
在伊拉克劉宛華和戰友們一起為前線士兵洗衣、提供洗浴設施。雖然部隊機械化水平很高,可士兵的髒衣要人工挑揀分類,每天要完成多少磅的定量,工作強度
很高。
部隊駐紮在木蘇爾,軍營中偶爾也會飛進幾枚反美武裝的迫擊砲彈。
「頭一次聽到巨大的爆炸聲,看到滿天亂飛的沙石,確實很緊張,可慢慢也就習慣了,」劉宛華說。剛剛走出高中校門的劉宛華,看到家中經濟資源有限,排行
老二的她就主動找到了能為她提供讀大學資源的軍隊,報名參軍的那一刻,劉宛華沒多想當兵會遇到什麼危險。
1月12日中午,劉宛華和戰友們回到了洛杉磯縣艾爾蒙地的營地。見到前來迎接她的母親、爺爺,劉宛華感到格外親切。
母親王聯琪看到女兒既興奮又自豪,同時也略感驚奇:一年不見,女兒竟然「脫胎換骨」,不再是身邊的小女生。
而等移民排期等了13年的羅小姐要比劉宛華幸運得多,羅小姐4年前在廣東中山的一所高中畢業後來美。去年1月正式成為一名美軍國民兵後備役士兵,僅差
幾個月沒趕上137連去伊拉克。她聽在部隊服役的表兄說軍中待遇很高,因此當了兵。
華裔女兵劉宛華從伊拉克前線歸來在接受首長接見。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5020545.html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8/8/3/10088830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888306
中國評論新聞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華人親歷在美國徵兵:待遇不錯 可以得到這麼多好處
約好了星期六下午一點,準時到了queens center mall 旁邊 的"Army Strong" 陸軍徵兵辦公室,一個小小的臨街的套間,不太顯眼,遠看就像一個普通的乾洗店。給我打電話的亞歷山大軍士邁著強壯而熱情的步伐 過來開了門。他是個年輕的黑人,來自民風純樸的密歇根州的一個小鎮,高中畢業參軍,目前已從軍七年,在德國、韓國和美國國內的幾個軍事基地呆過,現在幹這 個徵兵買馬的工作頗不得意,不太喜歡辦公室的 paper work。一番詳細的基本情況詢問之後,亞歷山大軍士開始向我銷售這個工作了,這個過程是標準的銷售代表工作 -詳細的介紹產品、瞭解客戶需求對症下藥、 介紹目前的促銷活動、催促顧客盡快決定、條件有得商量。通常的加入陸軍可以得到的好處有:
- 每年4500 的培訓基金;
- 最多可申請72000 的學費補助(退役後讀書,讀大學、 研究生直到博士都可以);
- 40000 塊的加入獎金(只要順利參軍就 一次性給,但是要繳稅);
- 綠卡居民提前加入美國籍;
- 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工作並提供訓練(亞歷山大 軍士問我希望做什麼工作,我說" 有沒有與sales & Marketing 相關的" ,他想了很久,說" 那就比如我現在這個工作,我就在向你銷售美國軍隊,哈哈!" 對啊,還不止,牆上貼的這些徵兵海報咱們 也可以參與設計嘛);
- 醫療及牙醫保險(甚至包括配偶的,我老婆一 直在說等我找到工作有牙醫保險了就去弄個烤瓷);
- 免費的全球旅行(當然,也包括伊拉克);
- 介紹朋友進來參軍的額外獎勵(這招廣泛用於 社會服務業各個領域);
亞歷山大軍士是一個稱職的銷售代 表,還體現在他說完這些之後自己掏錢到隔壁dunkin donuts 去給我們買了兩杯咖啡,然後我坐在他的電腦前進行了一次半小時測驗,就像GMAT 一樣,考了vacabulary, mathematics, logic, sentence comprehension 。31分及格,我得了 47,其中數學是滿分,但是詞彙 18個只答對 7個- 基本上都是蒙的。此時亞歷山大軍士已經非常 興奮了,就像一個銷售代表看到了顧客的存折上的餘額。需要做決定了!最後的銷售對話開始(A: Alexander, B: me) :
A: Bo, 現在你對加入美軍的意願是多少? 1最少, 10最多。
B: 我想, 7吧。
A: 那我如果告訴你下面這些之後會是變成多 少?
基於我的情況,額外的好處包括:
- 駐地附近免費的房子(結婚了的話是house 不是宿舍,不跟別人share )以及家庭原住址的租房補貼(只 要你沒有買房,不管你租房實際花了多少錢,一律給1 萬7 、8 );
- 如果跟老婆分居還有分局補貼(這一條,在中 國參軍不僅要是未婚,還不能在駐地談戀愛;勞燕分飛除了探親假之外就是軍嫂的奉獻);
- 如果派駐海外一年以上,可以搬家到當地,用 軍艦運送你的傢具、汽車過來;
- 小孩出生、幼兒園不要錢;
……
B: 現在是 9.
A: 那怎麼才能讓你達到 10呢?
B: 我們中國人比較中庸,一般不會選擇很極端 的分數, 9分就是 很願意了。
A: oh yeah!
為了避免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作出 衝動的決定,唱白臉的我老婆終於上場了,我們一起用一些蒼白的理由逃了出來,離開之前我答應亞歷山大軍士跟他保持聯繫並盡快作出決定(因為有些促銷活動是 有期限的)。
- Attack Helicopter Repairer (攻擊直升機維修員);
- Electrical System Repairer ( 電力系統維修員);
- Animal Care Specialist (動物管理專家,軍犬?軍鴿?);
- Cable System Installer/ Maintainer (軍中網管,這個靠譜);
- Electric Bass Guitar Player (電貝司手,這個咱初中時彈過,訓練一下還湊合);
- Food service operations ( 炊事班吧,這個對將來開餐館有幫助);
- Multimedia Illustrator (多媒體演示員,培訓武器知識還是演習PPT? 這個咱們都熟);
- ……
華人女兵成為美軍航母「里根」號上的「明星」
- 核心提示:她告訴記者,她叫劉寶華,西安人,1996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1999年到美國一所大學深造,畢業後為了找工作,在偶然的機會下於 2003年加入了美國海軍。

記者走上前去,用普通話問了一聲「你好」,沒想到對方也用普通話回應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王敬中發自香港美軍核動力航空母艦「里根」號及其航母作戰群所屬艦艇,3月 7日上午抵達香港水域,開始進行數日的艦隻補給和人員休整。這是「里根」號航母去年6月首次訪港以來,第二次經停香港水域。
「里根」號上不缺華裔面孔
當日上午,細雨濛濛,涼風陣陣,但當《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登上這個龐然大物時,感到的是一派 熱火的景象。數千名大兵穿著五花八門的便裝,正列隊等候交通船準備上岸觀光、休閒,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很多官兵是第二次來港,談到香港的好去處,他們都 能如數家珍地列出。

湯姆中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水兵們都很興奮,因為香港通用英語,同時吃得好、住得好, 玩得更開心。」
在甲板下巨大的停機庫中,「里根」號航母作戰群司令馬特歐格里奧和「里根」號艦長卡夫特,嚮 應邀登艦採訪的媒體記者簡要介紹了航母的情況,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提出了艦上有多少華裔水兵的問題。卡夫特立表示航母上有10位在中國土 生土長的水兵,而華裔水兵則有50至60名。
唯一的華人女兵
來到甲板上,各路記者紛紛對著戰機拍照,或與值勤水兵搭訕。這時,《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碰巧 看到一位身著軍服,身材嬌小,有著華裔面孔的女性水兵。記者走上前去,用普通話問了一聲「你好」,沒想到對方也用普通話回應。

當得知記者身份後,她十分興奮地說:「啊!見到家鄉人了!」她告訴記者,她叫劉寶華,西安 人,1996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1999年到美國一所大學深造,畢業後為了找工作,在偶然的機會下於2003年加入了美國海軍。
劉寶華興奮得聲音都有些顫抖,她說:「我是第一次來到香港,我一到這就有了強烈的回家感覺。 你們媒體來採訪我,我格外高興,這樣我在內地的親人就可以看到我了。」她告訴記者,內地的母親、姐姐和哥哥為了見她一面,已經專程趕來香港在岸上等她。
劉寶華是這艘美國先進航母上唯一的華人女兵,目前身為二等兵的她,主要在艦上從事醫療後勤工 作。她表示,雖然工作很辛苦,但能隨艦看到世界各地的風光也是滿足了她的一個心願。
但說到去年有10個月都待在船上,而年僅2歲的女兒只能由丈夫照顧時,劉寶華臉上流露出牽掛 的神色,同時也表示,她的丈夫——一位地道的美國人對她參軍也很支持和理解。她說,她參加美軍時只是持有綠卡,但由於丈夫是地道的美國人,因此沒有遇上特 別的阻礙,現在她已經獲得美國籍了。

成為艦上「明星」
採訪中,其他媒體的記者聞風而動,紛紛包抄上來,拍照、攝像,頻頻發問,劉寶華頓時成為艦上 最閃亮的「明星」,引得附近值勤的兩位金發碧眼的女兵羨慕不已。
劉寶華以中國女性的熱情和美國女性的開朗,落落大方地回答各種問題,甚至包括她的年齡。同樣 一個問題,在用普通話回答之後,外國媒體記者又會要求用英語再回答一遍。
採訪結束離艦時,劉寶華將記者一直送到交通船邊,方才揮手告別,彷彿是在告別親友般依依不 捨。記者明顯感到,雖然已經加入美國國籍,她的中國情結依然濃厚。而她多次提到「回國」,指的都是「中國」。
易網新聞中心
http://war.news.163.com/07/0313/15/39FO5H3E0001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