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MEDIA/6372758-2581652.jpg以電腦合成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前段剩山圖部份(右側),和後段無用師卷圖部份(左側),上午在台北故宮展出,圖為兩圖透過電腦合成,合璧後的部份畫面。圖/故宮博物院提供。記者蘇健忠翻攝
http://udn.com/NEWS/MEDIA/6374393-2582089.jpg元朝畫家黃公望的山水傑作「富春山居圖」分隔三百六十一 年後,原藏於浙江博物館的前段「剩山圖」,和藏於台北故宮的後段「無用師卷」(圖)終於合璧,今起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雖說合璧,其實是並列在玻璃櫃 中,並非「連在一起」。故宮還特別另將兩幅複製畫連在一起,立在櫃上。記者蘇健忠/攝http://udn.com/NEWS/MEDIA/6374398-2582054.jpg黃公望畫像。圖/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http://udn.com/NEWS/MEDIA/6372758-2581653.JPG國立故宮博物院長周功鑫(左)上午贈送山水合璧磁瓶給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右)為「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正式拉開序幕。記者蘇健忠/攝影http://udn.com/NEWS/MEDIA/6372758-2581681.jpghttp://udn.com/NEWS/MEDIA/6374393-2582090.jpg原藏於浙江博物館的前段「剩山圖」。記者蘇健忠/攝影http://udn.com/NEWS/MEDIA/6374393-2582048.jpg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今起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原藏於浙江博物館的前段「剩山圖」(長五十一點四公分),與藏於故宮的後段「無用師卷」(長六百三十六點九公分),並列在玻璃櫃中展出。(中新社)http://udn.com/NEWS/MEDIA/6366992-2580013.JPG富春江山水實景,如詩如畫。圖/邱天元提供


富春山居圖合璧 故宮閃亮【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2011.06.01〈富春山居圖〉相隔361後再次合璧,故宮指出,〈無用師卷〉與〈剩山圖〉的真跡會陳列在長達1640公分的櫃子中,另外也會將前後兩段圖輸出,用複製畫的方式合璧,讓民眾可以欣賞此畫的全貌。

 

 

值得一提的是,曾被乾隆皇帝視為真跡的〈子明卷〉,也會展出。乾隆皇帝在1745年收入〈子明卷〉,隔年再購得〈無用師卷〉,真跡與仿本引發後世的辯論。〈子明卷〉是理解〈富春山居圖〉原貌的重要參照本。

 

故宮上午舉辦「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開展記者會,特展分為兩期,第一期 (6月2日至7月31日)除展出〈富春山居圖〉,並規畫「黃公望的書畫珍蹟」、「富春山居圖臨仿本」、「黃公望的師承與交遊」等共四個單元。

 

8月2日至9月5日更換第二檔書畫作品,分「明清時期黃公望的影響」及「黃公望傳稱作品」單元展出。故宮書畫處長何傳馨表示,民眾若想完整了解黃公望,兩期的展覽單元都不能錯過,尤其是「黃公望的師承與交遊」,呈現黃公望與友人形成14世紀文化藝術的風格。

 

周功鑫指出,〈富春山居圖〉在中國藝術史上,可以稱為名品中的名品,民眾有福氣可以看到此畫的全貌,不僅能對〈富春山居圖〉有進一步認識,也能更深入了解黃公望的一生。為了讓年輕人可以貼近中國山水畫,更用3D科技方式讓古典藝術與科技結合。

 

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則指出,〈富春山居圖〉成就於660年以前,361年前分離,今年終於合璧展出,不僅反映中華文化的層面,更象徵兩岸文化交流又邁出重要的一步。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372758.s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動」感新媒體展 富春山居圖畫中人說嗨【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1.06.02

看「富春山居圖」動起來!故宮與青鳥新媒體藝術合作,於六月中推出富春山居圖「新媒體藝術展」,讓富春山居圖結合電腦攝影、3D技術,同時呈現古典美景、新時代美學與互動創意。

 

藝術展共分五項,昨天搶先展現的八分鐘「山水化境」作品中,觀眾會先看到由實景攝影修成的「仿富春山居圖」。在觀眾還在讚嘆攝影與畫作不分時,眼前圖像會漸漸下起雨,觀眾腳前的「河水」也倒影蕩漾、綻起波紋,水中的花瓣、酒杯順水暢流。此時酒杯若捲入小小的漩渦,別遲疑,以手就水捧起酒杯,酒杯會恍如真的被你捧上,有如古人「曲水流觴」意境。

 

不多時,攝影漸漸轉為畫作,由台達電提供五十台投影機,投射出五十公尺長的整幅「富春山居圖」。

 

藉由科技,富春山居圖前後段融合得完美無瑕,八位或搖舟、或彈古箏、或砍柴的畫中人,還會因觀眾發聲,或是回頭張望、或停下休息。昨天就不時傳來「喂」、「哈囉」甚至「老張」,不過故宮表示,未來為免噪音過大,將規範發聲。

 

故宮指出,屆時觀眾還可自己拼裝、列印富春山居圖,讓藝術融入生活,完整展出須到八月一日。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2/6374405.s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黃公望文人畫 來自隱士歲月【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2011.06.02 

「剩山圖」的題跋附有一張引人注目的畫像,這是三○年代書畫家鄭師玄根據清代刻本所作的「黃公望畫像」。
黃公望出生於南宋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年),江蘇常熟人,字子久,號大癡。他所處的時代,蒙古族相繼消滅金與南宋建立元朝。元代廢除科舉,採民族分化政策,南宋統治下的漢人被列為第四等人。黃公望年輕時曾短暫為官,因案受牽累入獄,出獄後回到故鄉,成為道士。他的畫像即做道士打扮。

 

清代刻本裡的黃公望其貌不揚─臉上點滿麻子、著道士服、手上拿著拂塵,一副邋遢模樣。鄭師玄的「黃公望畫像」經過美化,將拂塵改為如意,麻子也不見了。

 

黃公望學畫起步很晚,年近五十歲才開始畫;但他書法功力高超、富才情,用功過人,才能有如此藝術成就。藝術史學者傅申說,黃公望晚年歸隱於富春(今富陽)一帶,過著遠離繁塵的山居歲月,藉山林培養悠然空靈、超脫凡俗的胸襟。他即以這種脫俗的精神,奠定了文人畫的新典範。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2/6374398.s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從筆墨濃淡 進入黃公望心境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1.06.01 03:01 pm

 

 

分離361年後,〈富春山居圖〉終於合璧展出,堪稱兩岸年度文化交流盛事。這幅圖畫是元代四大畫家之一黃公望晚年的傑作,被譽為中國繪畫史上曠世名蹟。故宮書畫處長何傳馨指出,透過〈富春山居圖〉,觀眾更能可以了解畫家如何把眼前所見的景物化成描寫心境的山水畫。

 

黃公望出身低微,年輕時曾在江浙行省中擔任辦理文書的書吏,中年被引薦入京任職,卻因案受牽累入獄。不過他出獄後決定放棄功名,回到家鄉江蘇常熟以道士為業,並發展繪畫藝術。他大約50歲才開始作畫,流傳畫蹟並不多。

 

黃公望存世的畫作雖然稀少,但對後世畫家卻產生深遠的影響,〈富春山居圖〉更被稱為「大癡第一畫」,最具代表性。〈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晚年80歲至82歲間的長卷畫作,描繪他遊居富春江一帶的山川風物。

 

何傳馨表示,欣賞〈富春山居圖〉可從筆墨、構圖和意境來看,畫中的筆墨是典型中國山水畫,書法的筆觸有快有慢,墨色也很豐富,從最淡、最濃到枯乾;構圖變化多,有起伏的山勢、鬱密的林木以及沿江兩岸的風景,描繪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372749.s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富春山居圖消失的卷首 藏著丘陵或山坡?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1.06.02

 

 

分隔360年 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 / 藍雍森

 

「富春山居圖」與「剩山圖」分隔六百多年後,終於在台北故宮合璧,再現此圖風華。但學界目前對原作究竟有多長?已消失的卷首是啥模樣?分為兩派看法,見解分歧。

 

著名的藝術史學者傅申認為,「富春山居圖」原本以八張紙相接(每紙長一百零六公分),總長為八百四十八公分。遭火厄後,焚毀了大約一紙半(一百五十公分)。第一紙全毀,第二紙燒毀一半,僅存「剩山圖」。

 

根據吳子文描述,已消失的卷首,應該有低矮的丘陵遠山,中間平沙數尺。

 

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富春山居圖」應該是七紙相接。故宮書畫處處長何傳馨說,明代畫家沈周及張宏仿作此圖,以及「子明卷」皆無「平沙數尺」的畫面。

 

因此,被焚毀的部分應該只有五十公分左右,而「剩山圖」即是第一紙碩果僅存的部分。已消失的景象應該是小山坡順著平緩山勢,緊接著是高聳的「剩山圖」。

 

「富春山居圖」被視為文人畫典範。何傳馨說,此圖將中國書畫從宋代講究形象逼真、賦彩濃麗的風格,轉變成即興寫意、以筆墨展現抒情寫意的文人畫精神。

 

黃公望所創造的水墨畫新境界,影響及明清以後山水畫的創作,在文人畫傳統中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2/6374394.s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富春山居圖合璧 故宮:何等福氣【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1.06.02

 

元朝畫家黃公望的山水傑作「富春山居圖」分隔三百六十一年後,原藏於浙江博物館的前段「剩山圖」,和藏於台北故宮的後段「無用師卷」(圖)終於合璧,今起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雖說合璧,其實是並列在玻璃櫃中,並非「連在一起」。故宮還特別另將兩幅複製畫連在一起,立在櫃上。

記者蘇健忠/攝影

 

等了三百六十一年,黃公望名畫「富春山居圖」終於合璧,今起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以「名器中的名器」盛讚該畫,表示連乾隆皇帝都沒福分看到該畫全貌,「我們有幸看到全貌,是何等大的福氣!」

 

原藏於浙江博物館的前段「剩山圖」。

記者蘇健忠/攝影

故宮昨天舉行「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開幕儀式,總統馬英九在賀電中表示,該展為「兩岸文化交流盛事」,可「落實多元文化精神」。周功鑫指出,特展幕後有兩大推手,一是二○○八年要求故宮做件「感動人民的事」的當時行政院長劉兆玄,二是該展「召集人」廣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百里。

 

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指出,「富春山居圖」在中國山水畫中可說獨一無二,是「精品中的精品」;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表示,該展是兩岸文化交流重要一步,「該作六百六十年前誕生,三百六十年前分開,如今合璧,希望將來也能到大陸展出」。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今起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原藏於浙江博物館的前段「剩山圖」(長五十一點四公分),與藏於故宮的後段「無用師卷」(長六百三十六點九公分),並列在玻璃櫃中展出。

(中新社)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劃時代山水傑作,有「畫中蘭亭」(指王羲之「蘭亭序」)之譽,清朝畫家鄒之麟讚為「聖而神矣」。書畫研究家更稱僅高三十三公分的該作,有如一首交響樂,濃淡有致、層次分明,起承轉合清新雋永,文人氣息濃厚,對後代創作影響深遠。

 

雖說合璧,其實「富春山居圖」原藏於浙江博物館的前段「剩山圖」(長五十一點四公分),和藏於故宮的後段「無用師卷」(長六百三十六點九公分),是並列在玻璃櫃中,並非如許多人想像的「連在一起」。故宮為滿足民眾想像,特別另將兩幅複製畫連在一起,立於櫃上。

 

細看剩山圖,會看見許多小白點。故宮副院長馮明珠感嘆,雖然出於同幅畫,「兩畫命運大不同」,富春山居圖遭火厄後,剩山圖在民間輾轉多年,保存方式不如無用師卷。不過儘管無用師卷經精心修補,仍可見數個水漬狀火痕,而且採等距離隔開、越前段越大。故宮指出,因為當時畫是捲起來燒,所以越外面(越前面)的火吻痕跡越大。

 

在特展中,故宮另展出被乾隆誤以為真跡的「子明卷」。故宮指出,該畫乍看和「富春山居圖」一模一樣,其實少了末段主峰;還因為乾隆垂愛,把該畫當日記寫,竟在上面題字五十多則,幾乎填滿留白。

 

八十二歲的黃公望,當年與道士師弟無用師同遊富春山水後,繪下此畫送給好師弟。如今它在輾轉流傳、進宮被誤認偽畫、遭火厄又分隔兩地數百年後,再度重圓,黃公望、無用師若有知,應也會含笑讚嘆。

 

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今起展至九月五日,眾多展品分兩檔展出,富春山居圖則只展至七月三十一日。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2/6374393.s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描寫《富春山居圖》滄桑 《一望六百年》將在台出繁體字版

  • 2011-05-29
  • 中國時報
  • 【朱建陵/高雄報導】

     元代名家黃公望的畫作《富春山居圖》即將在台北故宮合璧展出,一本描寫《富春山居圖》傳奇的書籍《一望六百年》(簡體字版)昨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在大陸出版首發,浙江古籍出版社昨並與台灣知書房出版社簽訂協議,授權知書房出版台灣繁體字版。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完成於六百年前,但三百年前的一場意外,使原圖分為《無用師卷》和《剩山圖》兩截,兩幅圖各自經歷不同的滄桑,如今前者由台北故宮收藏,後者由浙江省博物館收藏,並預計自六月一日起在台北故宮合璧展出。

     《一望六百年:「富春山居圖」傳奇》一書,講述一個人(黃公望)、一幅畫(《富春山居圖》)的六百年滄桑,作者為浙江省博物館書畫部副研究員張毅清和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博士後研究員。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在該書的序言表示,在海峽兩岸各界人士的努力之下,二○一一年六月,《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將正式在台北合璧展出,這是兩岸文化交流的盛事,《富春山居圖》歲月荏苒之後的合璧,牽引著無數人目光。

     除《一望六百年》的版權簽約外,昨在高雄金典酒店舉行的第四屆浙江圖書展中,還有浙、台兩地版權貿易與合作共計十餘個項目簽署協議。

     浙江圖書展已經在台灣舉辦過三屆,本次第四屆書展是第一次在高雄展出,共展出近年在浙江出版的五千種精品圖書,其中包括一批在大陸頗具影響的重點圖書和暢銷書。

     本次展覽的五千冊圖書,在展覽過後,將全部贈送給高雄市立圖書館,另外還有一千五百冊圖書將贈送給彰化縣社區圖書館。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50507153/112011052900161.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台北童到富陽 江畔連成童「畫」【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1.06.02

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政府新聞辦、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與富陽市市政府連袂打造「春江水雅集——富春山居圖合璧紀念活動」,昨天在杭州富春江畔的東吳文化公園舉行大型戶外活動公演。浙江日報報導,舞台上,來自浙江十一個地方青少年宮的小朋友,與台北明德小學的兒童共同繪出廿一幅畫作,受到矚目。八十位小朋友高高舉起畫作,從舞台兩側奔跑而來,迅速連成一條廿多公尺的長龍,寓意《富春山居圖》的合璧之旅。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2/6374395.s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大陸想合璧 先訂法保證歸還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11.06.01

 富春山居圖在台北合璧,大陸民眾期盼他們也能在大陸一睹合璧展出,但因為大陸沒有司法免扣押的法律,對岸雖曾表達可以透過兩岸兩會協商解決,但陸 委會副主委趙建民表示,大陸當局仍要制定一部司法免扣押的法律,確保我方出借的文物能返回台灣;兩會即便就此簽署協議,仍只是口頭保證,無法確保文物不會 被對岸司法扣押。

 

趙建民說,大陸如想達這個願望,最直接的辦法仍然是趕快制定司法免扣押法律,確保我方出借之後一定能夠返還。

 

至於對岸似乎認為兩岸不屬於國與國關係,文物的司法免扣押法律的對象並不包括台灣,趙建民說,兩岸雖不是兩國關係,但相互之間仍是承認彼此司法管轄 權的,因此雙方才會簽署司法互助及共同打擊犯罪協議,亦即,我方的司法管轄並不及於大陸,所以我文物出借到大陸,台灣的司法部門不能確保它能返回台灣,必 須由大陸司法部門提出保證。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372748.s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走訪富春江 沉浸名作中【經濟日報╱邱天元】2011.05.30

故宮博物院「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兩段《富春山居圖》在360年後首次合璧,粉絲引頸期盼,終於能在台灣看到原作合展,興奮之情自不在話下。

 

筆者退休前從事資訊科技業,因個人興趣而學習中國美術,對於像《富春山居圖》這樣傳奇性的巨作,透過閱讀文章或聆聽大師演講、專家評賞、學者分析,積累了一些《富春山居圖》及黃公望的技術性知識,在視覺上也漸漸熟悉了那七公尺長卷裡的圖像。然而,對我而言《富春山居圖》也僅是畫冊上的一幅名畫,一直找不到所謂的Fu。

 

一直到幾年前,我決定用雙腳來走這幅名畫裡的江岸風土。

 

富春江的上游為新安江,發源於天下第一山—安徽黃山,經淳安縣(其境內有曾令台灣人聞之色變的千島湖),江水再往東流經桐廬,流出富陽市境後,到了蕭山縣的聞家堰,長110公里,名為富春江,最後匯入錢塘江。

 

這條江道山光水色、美不勝收,歷代詩人如謝靈運、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陸遊等,他們當年不僅親遊富春江,還留下2,000多首詩作。所以,此水路又有「浙西唐詩之路」的別稱。

 

我遊富春江的那幾天,恰逢春雨飄飄,身歷其境地親眼見到富春江的江山濛濛,這景色不就跟畫作一樣嗎?瞬間過去紙本上所學到《富春山居圖》的知識與畫像,都不再重要了。我任自己沉浸在那千年的時空交錯之中,想這就是當年嚴子陵漁樵耕讀、80歲老人黃公望回味一生的地方,我無言發呆:「這就是那個Fu」!隨手用傻瓜相機拍了幾張照片(如上圖),或許讀者能有幾分理解我的感觸。

 

多年以後,每每在《富春山居圖》這五字浮現時,親遊富春江當天澎湃的情緒,就會在心中一次又一次地翻攪。

 

百聞不如親見,對《富春山居圖》有高度興趣的人,何妨安排一趟「富春山居」自由行?

 

可在春天先到達杭州,逛逛西湖,看看錢塘江,為這趟行程暖身,之後再到富陽市(三國孫權故里),找到了富春江,沿江而上,到了桐廬,先乘船遊七里瀧的小三峽「兩岸畫山相對出,一脈秀水迤邐來」。

 

再遊江畔的嚴子陵釣魚臺,然後儘可能地沿江到淳安,再搭遊船橫越千島湖,在安徽的深渡津口上岸,右行可遊績溪的胡氏宗祠,左行則可至歙縣,再登「歸來不看嶽」的黃山,徽文化人文與自然景觀盡收眼底。

 

若讀者能有約七天時間做這一趟富春詩路自由行,從此《富春山居圖》將不再只是一幅受朝聖的畫,而是活在你心中的逸境美景。

 

(作者別稱「城市霞客」,政大企管系企家班、科技班「經理人之文化通識」講座老師)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366992.s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官網

http://www.npm.gov.tw/zh-tw/visiting/exhibit/exhibit_08.htm?docno=720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npmfuchun?sk=wal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200811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