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之精神與內涵(聖嚴師父)
l 何謂菩薩
Ø 就是發了菩提心,願意修菩薩行,就叫做菩薩。
Ø 菩薩,是由於實踐了成佛之道而得名;成佛,是由於實踐了菩薩之行而得果;菩薩道是成佛的正因,成佛是菩薩道的結果;要成佛,必先行菩薩道,行了菩薩道,必定會成佛。
Ø 菩薩,本來是出世而不離世的,為斷煩惱,所以要出世,為度眾生,所以要住世;菩薩既在世間,自應各以其福德而感得世間的果報。不過,這僅是菩薩應得的世間果報,而不等於非要得這世間果報不可,因為菩薩的階位越高,所能化現的範圍與品類則可越多越廣,越是高廣,也越能低下。如等覺菩薩,可感三界之王,也可化三塗之王;到地獄餓鬼中則為鬼王,到畜生中則為獸王,人中為人王,乃至化為三界之王。故也不能肯定地說那一階位的菩薩,一定要感得那一等級的世間果報。唯其果報的等級,每一階位,都有一個最高的限度。不要忘記,調伏見思二惑,(雖有而)不受偏見我見等所迷惑,亦(雖有而)不為貪瞋癡等所轉動,尚不過在十信位中的凡夫階段而已呢!
Ø 菩薩的階位,請參考法鼓文化出版之《戒律學綱要》。
l 如何行菩薩行
Ø 菩薩行是怎麼樣子行呢,需要從持戒開始。
Ø 作為一個菩薩,受持佛法,就要完全如法;受了佛戒,就要如律清淨。
Ø 要以智慧的心態來消除自己的煩惱、化解自己的困擾,然後用慈悲心來幫助眾生、利益他人。
Ø 為自己消煩惱、解決困擾的問題是智慧;為他人解決困難、解除危機險難的問題是慈悲,智慧和慈悲叫做福慧雙修,也就是自利利他。
Ø 菩薩要以堅決的信心,才能畢竟成佛;要能博學內外各種知識,才能順化廣大的眾生;要以慈憫的心懷,柔軟的言語,去接近眾生,不可反而中傷他人。
l 何為戒
意指行為、習慣、性格、道德與虔敬。廣義而言,凡善惡習慣皆可稱之為戒,如好習慣稱善戒(又做善律儀),壞習慣稱惡戒(又作惡律儀),然一般限指淨戒(具有清淨意義之戒)、善戒,特指為出家及在家信徒制定之戒規,有防非止惡之公用。
l 持戒的目的
Ø 在哪一條戒上面持守的話,可由持守這一條戒而得解脫。若持守不殺生戒,則不犯生死罪、不犯生死惡業。由於持守這一條戒,這一條戒的生死惡業之果報即可不再受。
Ø 受戒之後,就有多方善緣,自然助我們持戒,縱然犯戒,也不必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世俗觀念嚇倒。
Ø 凡夫菩薩,應以聖人作模範,卻不要將凡夫菩薩當聖人來要求,佛法的因果報應,純屬自作自受,別無神明給懲罰,卻有護法龍天及諸佛菩薩給你加被援助。
l 何謂菩薩戒
Ø 菩薩所受的戒,稱為菩薩戒。
Ø 要做菩薩,必須先受菩薩戒。
Ø 菩薩戒的可尊可貴,乃是由於涵蓋而又超勝了一切戒的緣故。
Ø 如《梵網經》中所說,菩薩戒「是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
Ø (《大正藏》二四.一○○四頁中)不行菩薩道,雖信佛而永不能成佛;要行菩薩道,須受菩薩戒。
Ø 菩薩戒是一切諸佛之能成佛的根本原因,也是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的根本所在。
Ø 從因位上說,稱為菩薩戒,從果位上稱為佛戒。
Ø 要學習著如何地發菩提心,如何地修菩薩行。
l 菩薩戒的內容
法鼓山傳授的菩薩戒,以四弘誓願及三聚淨戒為基礎,三聚淨戒,總持了四弘誓願的精神!亦以淨化身口意三業的十善法為準則。
眾生無邊誓願度
四弘誓願 煩惱無盡誓願斷 攝眾生戒
法門無盡誓願學 攝律儀戒 三聚淨戒
佛道無上誓願成 攝善法戒
Ø 三聚淨戒
持一切淨戒,無一淨戒不持。
修一切善法,無一善法不修。
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Ø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Ø 十善法
十善及十善業。乃身口意三業中所行之十種善行為。又做十善業道、十善道、十善根本業道、十白業道。反之,身口意所行之十種惡行為,稱為十惡,又做十不善業道、十惡業道、十不善根本業道、十黑業道。即:(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妄語。(五)兩舌。即離間語、破語。(六)惡口,即惡語、惡罵。(七)綺語,即雜穢語、散語、無義語。(八)貪欲,即貪愛、貪取、慳貪。(九)瞋恚。(十)邪見,即愚癡。離以上十惡,則為十善。
Ø 菩薩戒既要積極地去惡修善,也要積極的戒殺救生,把不修善不救生,同樣列為禁戒的範圍。
Ø 四弘誓願及三聚淨戒,是一受永受,直到成佛時為止,因為《菩薩瓔珞經》說,受了菩薩戒,「有犯不失」。該經又說:「其受戒者,入諸佛界菩薩數中,超過三(大阿僧祗)劫生死之苦。」「有戒而犯,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
Ø 一旦受了菩薩戒,便已進入諸佛國土的菩薩數量之中,因為若發菩薩誓願,並受菩薩戒者,即是初發心的菩薩,雖然常犯戒,仍算是菩薩。若不發菩薩願,不受菩薩戒,雖然無戒可犯,也不是菩薩。
l 菩薩戒的功德:
在「梵網經」輕戒第四十一條中又稱菩薩戒為「千佛大戒」。意思是說:過去莊嚴劫中的千佛是由於受持菩薩戒而成佛,現在賢劫中的千佛,也是由於受持菩薩戒而成佛,未來星宿劫中的千佛,同樣是受持菩薩戒才能成佛。乃至推及過去三世三劫的千佛,未來三世三劫的千佛,過去無量三世三劫的千佛,未來無量三世三劫的千佛—總之,一切眾生,一切菩薩,一切諸佛,無一不是受持菩薩戒而得成佛。由此可知,菩薩戒的功能之大,是大得不可思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