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y 香光荳
一位,是奉獻於修道和教育文化的長老尼師,另一位,是飽
嚐
波折、聲譽卓著的學者教授,她們娓娓述說著心路歷程,時
而夾雜著幾分幽默,讓台下的我們莞爾爆笑;她們的言語和
舉止,流露出豁達與安然,令人不禁好奇,這半世紀的時光,她
們走過哪些軌跡,有沒有方向可循。
她們當年都在因緣的巧妙安排下,放棄原本的生涯規劃,選擇 了如今的道路,而無怨無悔地投入數十年青春歲月,開展出一大 片天空。
她們都說,這是她們熱愛的志業,無論是修行或研究,都是生 活,是對信仰的堅持,沒有退休的一天,年過七十她們仍說, 「沒有哪樣是不需要的,不要太早就學完」,「我還在學,很多 東西還不會」。
從她們身上,我看到的智慧與能量,是來自學無止境的生命態 度,是學習然後服務人群的胸懷,是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的信願 熱情,策勵她們步步踏實地前進。
職業或志業?工作與夢想的界線消弭了,夢想的方向就是帶領 我們提昇的方向,當我們願意去超越、突破,朝往更高更遠 更好的地方,工作就不再只是工作,一份職業會成為我們的志 業,成為我們智慧與能量的泉源。
再度想起那晚,悟師父說著說著彷彿又離題的話(老人家大概 不知道弟子們在台下捏了幾把冷汗,哈哈),其實是很重要 的生命主軸:「一念相應、一念淨土,回到當下」、「佛法 是用來處理苦、指導滅苦的方法」,這不就貫串了我們旅途的起 點和終點嗎?
當我們為自己夢想的「淨土」而奮鬥,要時時莫忘初衷,照顧 腳下,如此夢想的氣球就不會脫線,四處飄飛,消失在萬里 無垠的天際。我們和哪一個淨土相應,就在這念念相應裡頭,使 其成真,在每一個當下,活出一方淨土。
而我們所要抵達的地方,除了離苦得樂之外,還有其他的選擇 嗎?任何的夢想,都是為了尋找對自己有意義、有價值的快 樂。最後,我們一切所學,都是為了提煉幫助我們滅苦的智慧, 我們努力培養的結晶,也將是滅苦的智慧。
悟師父說,「我們都是實驗班」,所以,在自己關注的生活層 面或發揮的工作領域中,不斷地好學,運用所學去服務、提 昇自他,智慧與能量的不滅定律要我們自己去實驗、去證明, 幸運的是,我們能夠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
她們當年都在因緣的巧妙安排下,放棄原本的生涯規劃,選擇 了如今的道路,而無怨無悔地投入數十年青春歲月,開展出一大 片天空。
她們都說,這是她們熱愛的志業,無論是修行或研究,都是生 活,是對信仰的堅持,沒有退休的一天,年過七十她們仍說, 「沒有哪樣是不需要的,不要太早就學完」,「我還在學,很多 東西還不會」。
從她們身上,我看到的智慧與能量,是來自學無止境的生命態 度,是學習然後服務人群的胸懷,是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的信願 熱情,策勵她們步步踏實地前進。
職業或志業?工作與夢想的界線消弭了,夢想的方向就是帶領 我們提昇的方向,當我們願意去超越、突破,朝往更高更遠 更好的地方,工作就不再只是工作,一份職業會成為我們的志 業,成為我們智慧與能量的泉源。
再度想起那晚,悟師父說著說著彷彿又離題的話(老人家大概 不知道弟子們在台下捏了幾把冷汗,哈哈),其實是很重要 的生命主軸:「一念相應、一念淨土,回到當下」、「佛法 是用來處理苦、指導滅苦的方法」,這不就貫串了我們旅途的起 點和終點嗎?
當我們為自己夢想的「淨土」而奮鬥,要時時莫忘初衷,照顧 腳下,如此夢想的氣球就不會脫線,四處飄飛,消失在萬里 無垠的天際。我們和哪一個淨土相應,就在這念念相應裡頭,使 其成真,在每一個當下,活出一方淨土。
而我們所要抵達的地方,除了離苦得樂之外,還有其他的選擇 嗎?任何的夢想,都是為了尋找對自己有意義、有價值的快 樂。最後,我們一切所學,都是為了提煉幫助我們滅苦的智慧, 我們努力培養的結晶,也將是滅苦的智慧。
悟師父說,「我們都是實驗班」,所以,在自己關注的生活層 面或發揮的工作領域中,不斷地好學,運用所學去服務、提 昇自他,智慧與能量的不滅定律要我們自己去實驗、去證明, 幸運的是,我們能夠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
香光青春荳Cafe
http://www.facebook.com/d89808311?v=wall&story_fbid=126681120698079#!/notes.php?id=111219825579096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