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齊頭3怪象 正教授「薪」酸

  • 2010-03-25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大學新聘教師要熬到正教授不容易,一生所得可能低於同齡中小學教師。(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新聘教師要熬到正教授不容易,一生所得可能低於同齡中小學教師。(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論者質疑,台灣教授長期低薪,很難「以三流薪資教出一流大學品質」。(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論者質疑,台灣教授長期低薪,很難「以三流薪資教出一流大學品質」。(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將教職員納入公務員體系,又由教育部統籌公立大、中、小學教師待遇,已經 產生「大學教授一生所得可能有某些人低於中小學老師」的反常現象;此外,同級教授、各級教授之間薪資差異小,沒有獎優汰劣功能;台灣教授薪資也遠低於國際行情。

 

     怪象1 教授薪水比中小學職員低

 

     成功大學吳清在與施念恕研究「台灣地區大學教授薪資合理性」指出,由於大學教授必須在人生的黃金時期(25至35歲)辛苦念到博士學 位,之後又需循序由助理教授、副教授逐步升級,才能到達正教授職位;因此一名50歲才升正教授的大學教師,月薪可能和一名25歲起任教的中小學老師相去不 遠(大學教授起薪高、中小學老師年資長),且年終「工作獎金」也同樣是1.5個月。

 

     又由於中小學老師服務滿25年就可領一個月或兩個月年終「考績獎金」;大學教授卻沒有「考績獎金」可領,且未來退休金也比同年齡中小學老 師低,因為月退休金是按年資及本薪俸計算。此外,教授薪資亦無國中小學老師薪資的免稅優惠。換言之,由於薪資制度設計的缺陷,大學教授一生所得可能低於中 小學老師。

 

     怪象2 薪資差異小 缺少誘因

 

     依照現行公立學校薪資規定,正教授即使每年晉升一級,10年也只能加薪約1萬3千元,正教授最高與最低薪資僅 差距14.9%,且「到頂」之後即無加薪可能。

 

     目前台灣公立學校教職員薪資採「本薪俸」與「學術研究費」兩項合計,其中大專院校教師本薪俸隨著年資走,而學術研究費隨著職稱走,同級教 授(正教授之間、副教授之間、助理教授之間)的學術研究費完全是「不二價」,沒有高低分別,也缺乏獎勵機制。

 

     就最高月薪而言,正教授與副教授僅差距本薪1290元及研究費9050元,共1萬340元;副教授與助理教授最高月薪差距是本薪3230 元及研究費5615元,共8845元。各級教授除了月薪差距小,退休後的月退俸因為是以兩倍本薪(不計研究費)的2%乘上年資,差距更小,甚至反轉:教學 年資短的正教授,退休後的月退俸,可能比教學年資長的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助教,甚至比職員還少。

 

     怪象3 台教授薪資僅星港1/5

 

     根據2006年「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全美大學教授協會」及各媒體報導資料,台灣的大學教授年薪最高約4.2萬美元,而香港、新加坡及 美國大學教授年薪最高分別約20萬、22萬及25 萬美元。換言之,台灣的教授薪資約是香港、新加坡的五分之一,美國的六分之一,僅勝過大陸大學,但是大陸的重點大學如985工程大學教授薪資也逐漸向國際 看齊,不見得低於台灣。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3151x112010032500480,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大陸教授薪資 依照供需定律

  • 2010-03-25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2006年,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周憶軍,公布自己月薪4786元(人民幣,下同)包括基本工資1918元,副 教授津貼1368元,研修班教學1333元,答辯委員補助167元等,引發「北大教授薪資似乎比想像低」的討論。

 

     重點大學教授 收入普普

 

     當時周憶軍外務眾多,被動公布月薪目的是杜絕眾人之口,不過「月薪4786元」也可代表大陸重點大學教授收入;除此之外,一般還是依學 歷、科系、是否出國留學等,或說是「供需」而有不同。

 

     有論者歸結,一般而言大陸教授有碩士學位者月薪約四、五千元人民幣起跳,博士學位月薪約5500至8000元起跳。

 

     不過目前大陸本土出國念工程、基礎類和經濟管理類的碩士很多,但是讀經濟管理類的 博士很少,所以在求職市場上「海歸碩士」薪資大幅下滑,甚至有月 薪從四、五千元直直落到兩千元。

 

     稀有科系 月薪高出10倍

 

     「供多於求」的外國博士學歷大學教師,薪資也可能不高。曾有一名美國知名大學畢業的博士,前往北京清華某基 礎科學謀求教職,月薪4000元。主要是大陸出國攻讀理工的人數眾多,且本土相關科系的人才也不少,供過於求的結果,壓低了薪資。

 

     相較之下,北京清華大學管理學院的「海歸博士」教師,月薪外加津貼平均四萬人民幣,與同校教師薪資差了10倍,差距相當驚人。主要是因為 大陸對於管理人才有大量需求,但是相關人才稀少,且過去文革時代的左派管理知識不足以因應新時代,無法造就本土人才,因此海歸派相對水漲船高,人才價格大 幅飛漲。有歐美大學任教經驗、願意回國教書者,月薪甚至高達10萬。

 

     吸引台灣菁英 頻端利多

 

     大陸本土教授薪資雖不高,近來為了吸引台灣學術菁英,大陸頻頻端出各種優惠。福利方面,大陸大學會為台灣教授們繳 交養老金、失業救濟金、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工傷金等「五金」,每年林林總總約有五萬之譜。部分重點大學有住房補助20萬元,一次發放;家屬若有大學 本科學歷,可安排就業;還有子女就學、科研資金等,約三到五萬元不等。

 

     此外論文高引用率(H-Index)的教授每年補助人民幣100萬元,各大學還會加碼50萬元左右。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3151x112010032500481,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北京清華:僅1/3經費來自政府

 

  • 2010-03-25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大陸大學仍是官派體系,各重點大學如985工程等的教師薪資來源主要來自 政府。不過,已有學校體認到只靠政府「大鍋飯」不可能有足夠銀彈聘優秀師資,北京清華大學便是一例。

 

     上周在台北的一場座談會中,首度來台公開演講的北京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笑稱:「大家都認為北京清華大學 很有錢;事實上我們來自政府的經費不多於1/3!」顧秉林指出,國家給北大和清華的錢是比較多,但實際上也沒有特別多,因此清華有四成經費是靠教授們從中 央、地方政府、企業等爭取來的「競爭性經費」;其他包括海外合作、捐款、繼續教育、企業成果轉化等。

 

     企業成果轉化亦即北京清華10多年前成立了「科技園」,將科技研究轉化為生產力,目前有400多家企業入園;大學本身也成了50多個企 業,其中有16個進入世界500強。

 

     顧秉林表示,相對於歐美頂級大學,大陸的教授薪資「還有很多調漲空間」。不過北京清華積極開發資源,鼓勵教授與企業合作,良性循環的結果 讓學校「銀彈充足」,才有條件「以一流的薪資請到一流的師資」。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3151x112010032500483,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港科大:高薪求人策略立校

  • 2010-03-25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香港科技大學前學術副校長孔憲鋒在《同創香港科技大學》一書中回 憶,創校初期,香港教授薪俸遠不如美國,很難徵聘國外名師。但在1988到 1993創校之初的五年內,香港公務員包括教授薪俸幾乎加了一倍,到了1998年增加幅度2.7倍。

 

     教授薪水是科大主要支出之一。孔憲鋒表示,科大聘請的教授薪俸要比當地同等條件的人多很多,「且香港一般公司或企業除每月月薪,年底還有 年薪15%的獎金,科大早年則發到25%!如果教授各類假期不休,還可折扺為薪水;海外教授每年可免費回國休假旅行一次;教授子女上大學幾乎是免費。」

 

     孔憲鋒表示,現在科大教授薪俸沒建校初期那麼多,但仍然執香港教育界薪俸待遇之牛耳,科大校長的年薪比香 港特首還高,教授年薪均逾百萬港幣。換言之高薪徵人的策略,才打造了香港科技大學的不敗之地。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3151x112010032500484,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他山之石 美教授薪資 依級別、科系而異

  • 2010-03-25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為了拉高入學率,各大學莫不延聘國外名師。圖為去年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演講。(資料照片)

為了拉高入學率,各大學莫不延聘國外名師。圖為去年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演講。(資料照片)

表一/美國各科系教授平均年薪大不同

表一/美國各科系教授平均年薪大不同

表二/美國大學教授薪資

表二/美國大學教授薪資

     不同於台灣教授薪資「齊頭式平等」,美國大學教授依照學校等級、科系不同而有差 異。

 

     美國大學教授薪資向來是各國比較的對象。據「美國大學教授協會」最新調查顯示,2009年全美大學正教授平均年薪約10.8萬美元;此外學院甚至同一學 院不同科系,也會影響薪資。

 

     教授平均年薪 10.8萬美元

     據「美國大學教授協會」最新調查顯示,2009年全美大學全職教師(一年工作9個月)約170萬人,收入依大學類型、地區、教師級別和學 門而有不同,大學教授平均年薪10萬8749美元,其中私立大學教授最高將近19萬美元,比公立教授最高薪資多了近4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大學教授 除任教收入外,還可擔任企業顧問、暑期授課、研究、寫論文或出書、校外兼職等。

 

     教師福利如住房、醫療津貼等也相當可觀。全美可授予博士學位大學,教授平均年薪12萬3785美元,加計福利共15萬5543美元;其中 私立大學教授加計福利共18萬9368美元,公立大學教授加計福利共14萬5462美元。

 

     按收入比例看,全美可授予博士學位大學,65.6%教授年薪逾10萬美元,6.2%逾20萬。17.8%副教授和8.8%助理教授年薪逾 10萬。96.8%教授、67.2%副教授和38.9%助理教授年薪逾7萬。

 

     可授予碩士學位大學,27.9%教授、5.6%副教授和2.3%助理教授年薪逾10萬美元。只授予學士學位大學,27%教授和3.3%副 教授年薪逾10萬美元。

 

     不同學科任教 收入不同

 

     不同學科任教,收入也不同。美國大學教授協會調查11個學系調查,法學教授以平均年薪14萬2155美元奪魁,比會計系教授10萬 3955多了四成;同一學院不同課程的教授,薪水也有差異。如商學院教授平均年薪13萬6000美元,但金融專業教授15萬6400元最高,經濟學教授最低,為12萬5000元。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3151x112010032500482,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人才保衛戰 6招改善教授薪事

  • 2010-03-25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大學教授彈性薪資制將在今年八月開跑,期待能留住高等教育人才。(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教授彈性薪資制將在今年八月開跑,期待能留住高等教育人才。(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國際高等教育競爭激烈,台灣若不能擋住名師挖角風潮,受害的將是學生和全社會。(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國際高等教育競爭激烈,台灣若不能擋住名師挖角風潮,受害的將是學生和全社會。(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教授待遇,在東亞遠遜於日、韓、星、港,只勝過大陸非重點大學;如何 急起直追,成為高等教育白熱化之下的人才保衛戰!

 

     近年來,國際高等教育競爭激烈,兩岸三地為搶名師紛紛高薪挖角;不過真正讓 台灣學術界為之震動的,當屬2006年主持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林毅夫高薪挖走三名台大、政大知名教授,而台灣教授的「高社經地位、低薪資報酬」現 象一時也引起熱議。

 

     彈性薪資 今年八月實施

     去年年底,立委再提教授低薪問題,教育部回應指出已研擬「彈性薪資專案」;今年一月底,教育部端出《延攬及留住大專院校特殊優秀教師實施 彈性薪資草案》,將從八月起實施「教授彈性薪資制」,教授低薪問題總算有個政策方向。

 

     目前台灣教授薪資主要由「本薪俸」及「學術研究費」兩個部分組成。前者屬年功薪俸,即視年資而定;後者是專業加給,為教育部於民國93年 公布的「大專校院教師學術研究費分級新制」,即各校在現行支給標準內,可視教師表現而增減三成。不過,新制雖然立意良善,但可想見如果學校財政沒有改善, 不太可能為甲教師加薪而讓乙教師減薪,因此新制終究流於形 式。

 

     因此,《彈薪草案》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錢從哪裡來?

     舊案新用 挪為補助薪資

 

     教育部表示,彈薪經費在不牽動現行基本薪資結構的原則下,發放非規定內的津貼,達成實質加薪目標。來源包含「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 中心」(即五年五百億)、「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經費」、「政府專案募款成立專 案基金」、「校務基金」、「學雜費收入」等六項;未獲「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補助的學校,將由教育部編列一億元經費提供申請。

 

     首先,「五年五百億」已推行五年,「該建的硬體設備都做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把經費投入教師薪資改善,大家應該都不會反對,」教育部次長 林聰明表示。

 

     其次,「教學卓越計畫」也推行了六年,過去是由各大學以全校性的教學計畫向教育部申請,讓不少大學成功轉型為「教學型大學」;未來該經費 將有一定比例「指定」用於改善優秀教授薪資,或聘請國際大師來台執教。

 

     上述兩方案都是補助各大學經費的10%,對象為新聘及現職國內特殊優秀教師。

     新進人員為主 能力論薪

 

     第三,目前國科會研究發展計畫獎助基金200億元,將提撥一成也就是20億元為教師加薪,提撥給大學的比率由目前的15%提高到40%, 各大學與中央研究院都可以申請。此外,學校申請到的科發基金,也一定要有10%專款專用於教師彈性薪資,不可移做他用。

 

     第四,「政府專案募款基金」則擬向鴻海、廣達等企業募款;獎助期限一次五年,期滿可再申請,每年補助40至120萬元。

 

     最後,校務基金及學雜費收入兩項,屬學校自籌經費;尤其調高學雜費可能引起社會反彈,教育部坦言,調漲學雜費與否仍須討論。

 

     綜合言之,《彈薪草案》除了學校自籌經費之外,其他皆以新進人員為主要對象,希望從一開始就依能力績效來給合理的薪資待遇,和全世界競爭;此外也希望「公、教分離」,激勵 優秀教育研究人員。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3151x112010032500479,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為聘名師漲學費?恐引發反彈

  • 2010-03-25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學雜費」成為彈薪草案經費之一,有家長團體憂心將調漲學費。(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學雜費」成為彈薪草案經費之一,有家長團體憂心將調漲學費。(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檢視「教授彈薪草案」內容,其中「五年五百億」、「教學卓越」是舊案新 用,權責屬教育部;「國科基金」需與國科會、人事行政局協調;「政府專案基金」是向企業募款。這些方案應不 至引起社會反彈,但是最後一項「學雜費」,很可能成為大學調漲學費的「最後一根稻草」。大學學費七、八年未漲,加上入學人數、政府補助雙雙減少,各校都盼 漲學費。一月底行政院全國人才培育會議,有代表建議漲學費以讓大學教授加薪,立即引來家長團體批評「聘請優秀教師應由國家預算支應,不該漲學費」。

 

     贊成調漲的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強調,學費長期不漲,不利高等教育發展。「例如政大全年收入35億元,學費僅占八億元,其中兩億元來自在職 專班生,推估每一名大學生學費,還不及教育成本的兩成!」他建議學費可合理漲一成,調漲部分專款專用於遴聘師資、改善教學品質。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則質疑,若為留住少數人才,可由國家預算支應,不該漲學費。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3151x112010032500487,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科大產學合作 造就「富教授」

  • 2010-03-25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北京清華大學校長對清華教授「以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利潤」的自籌經費能力 自豪;事實上,台灣也有一群教授靠著研究成果,讓大企業前來求教,參與的學生也連帶受惠,成了職場搶手人才

 

     例如,根據《財訊》報導,台灣科技大學教授陳生金的一項「鋼骨樑柱接頭」專利,在921大地震後幾乎成了台北101大樓等大型建築的必備 設計,每年為學校與自己賺進授權金上千萬元。

 

     又如,製造陶瓷元件的璟德電子, 創立者是清大材料系教授簡朝和,之後 璟德成了高成長股, 替清大賺得授權金,同校學生也走上 創業之路。

 

     還有教授整合傳統中小企業,例如遠東科技大學副校長鍾明吉,協助傳統中小型企業彌補「買了技術卻沒能力開發製 程」的缺點,從業界挖角擁有生產經驗 的博士級研發人員到校任教,在校內成立量產中心,再提供整廠輸出技術。多年下來,遠東科大在國科會大學技轉金額排 行榜上竟名列第三,僅次於台科大、台大。

 

     據教育部 高教司統計,過去四、五年來大學透過 產學合作,授權金每年成長逾兩成;若加上計畫經費、育成收入等,近一年來入帳金額高達40億元,造就不少「富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0,5249,171702x112010032500486,00.html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評論篇-知識有價 不能只靠愛台灣

  • 2010-03-25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學雜費」成為彈薪草案經費之一,有家長團體憂心將調漲學費。(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學雜費」成為彈薪草案經費之一,有家長團體憂心將調漲學費。(陳怡誠攝,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教授敘薪應先脫離「公務員體系」,讓教授薪資不與中小學教職員使用同 一框架;再發展出較細緻的「教師分級」意識,努力在市場化與大鍋飯之間取得中道,才能鼓舞人才。

 

     台灣「教授低薪引發人才外流」,早在四、五年前就發生;其後教育部經過數年研擬,今年八月總算推動「彈 性薪資」方案。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也讓決策高層理解到:知識有價,不能只呼籲教授「愛台灣」。

 

     教授彈薪方案 千呼萬喚

 

     香港科技大學前學術副校長孔憲鋒曾說,該校明白低薪無法招到名師,所以創校五年就讓教授薪水翻兩番。

 

     用孔憲鋒的理論,一位值100元薪資的人,老闆用90元雇了他,認為自己賺10元,但事實上受雇者知道自己被低估,只願花一半力氣,老闆 等於花90元買50%工作能力;如果老闆再加10元,受雇者覺得受肯定,願意努力,老闆就買到另50%的努力。

 

     向來主張「教授薪資遵循市場機制」的政大教授周行一也為文表示,教育部限制太多,讓台灣的大學失去競爭力:「如今美國某些大學甚至做到不同學系教授起薪不 同,而台灣教授薪水結構統統一樣,怎麼搶人才?」

 

     先公教分離 再教師分級

     綜而言之,台灣教授薪資改革有兩個層次。首先是「公教分離」,也就是大學教授不應納入「公立學校教職員」這個框架,與中小學教師使用同等 敘薪制度;接著是「教師分級」,意即教授依研究成果等而有不同薪資,甚至進而減少教授行政工作和授課時數,專心研究。這並不是把崇高學術成就庸俗化;而是 須認知到,學術領域和其他領域並無不同,獎優汰劣才能鼓舞人才。

 

     當然教師分級之後,也必須承受市場機制的風險,例如「重理工輕人文」等。例如最具資本主義色彩的美國,名校校長薪俸可能高於州長和總統, 醫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薪俸可能高於校長。不同科系教授薪資也大不同,冷門人文科系如社會系正教授年薪七、八萬美元就到頂了;經濟系新進助理教授起薪卻可能九到十二萬; 商學院金融或金融工程助理教授起薪甚至達16至18萬。

 

     由於經濟財務類博士若去業界,薪水比當教授高得多,因此美國學界必須提供「不能差太多」的薪水。台灣若不願從大鍋飯極端走向過度市場化極 端,自應有一套平衡方式。

 

     大鍋飯 市場化 應取中道

     目前教育部尚無「教師分級」意識,但許多大學已著手進行。如台大數年前以校務基金為教授級別再加一級「特聘教授」,每月多給一到兩成薪 水;前年又再加一級「講座教授」,加碼五成甚至四倍,極力爭取「大師級」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3151x112010032500485,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200811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