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策展人安圭植與代館長陳文玲合照。(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韓國單色繪畫 體驗東方修行繪畫態度與極簡之美〔鳳凰網記者賴伊娃台北特稿〕  台北市立美術館自3月6日於4月25日止,將展出「自然之色‧韓國單色繪畫:釜山市立美術館典藏展」。這項展出為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首次以專題策展型式於海外展出其典藏作品,同時也是台、韓兩國公立美術館間大規模的美術交流。

 

 釜山美術館策展人安圭植表示,此次共選出28位藝術家、30件典藏品,因為是第一次與海外合作交流,因此選擇較具有韓國代表性的「韓國單色繪畫」做為主軸,希望能夠透過畫作,讓台灣觀眾欣賞韓國現代美術的特質。

 

 釜山美術館在本次展覽中,展現其積累多年在「單色繪畫」領域上的學術研究及收藏成果,展品囊括1970 年代至21世紀初的韓國單色繪畫畫作,70年代時值韓國國內政治、經濟情勢的緊張與不安,思想的對立與自由的限制,單色畫便是在此紛亂多變的大環境下萌生。這一世代的藝術家純真而理性的以簡約的造型、優雅寧靜的色彩,不拘限於視覺表象,側重的是自然的內在形式,牽引觀者進入一處沉思冥想的空間,但各自又建立屬於自己獨特、清晰的視覺結構。

 

 安圭植表示,韓國單色繪畫具抽象風格,是受到歐洲抽象繪畫的刺激和影響,然而1970年代韓國藝術家掀起提高自我反省、發揮獨創的新風潮,並反對盲目的仿效西歐法,韓國單色繪畫便逐漸成型。他指出,展品特徵大致上同時具備西歐俗性和韓國特質,若能仔細觀察韓國單色繪畫的發展過程,有助於理解在東、西方文化「互相衝突」的大時代裡,韓國現代美術如何展現絕處逢生的韌性。

 

 總體來說,韓國單色繪畫的最大特點在於其作品「著重過程更甚於結果」,藝術家常常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等於與思考,才能夠有所感悟,然後開始創作;經由不斷「重複」的方式來進行創作,在努力找出「不斷地變化、生成」的過程中探討透明性質的精神層面,並描繪「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例如欲表現一件「物像」時,畫家應當拋棄具體的形象,透過與物質直接對話的形式,在這種反覆、繼續的要求把「捨小我」而成就的畫家之修道,轉移至畫面呈現「順自然」的世界觀做最終目標。

 

 韓國單色繪畫畫家在創作時,重視「無欲」進入東方的修行精神世界,因此每一幅作品都需要耗費非常久的時間才能夠完成,透過長時間的忍耐、等待與堅持,來達到最後的成果,整個過程的態度近乎修行,此點是與西方主義最大不同的地方。70年代畫家於創作活動中最普遍應用的畫法,是在畫紙(布)上多次反覆非物質化的物質,使物質、精神和自然三者進入合而為一的境界,由此呈現屬於韓國人民的精神世界、還原於自然導致「表面無為」。現場也可以看到韓國單色繪畫的另一特色:材質的多元化。

 

 除有一般的畫布、畫紙、壓克力,也有以麻布做為基底,用水泥覆蓋於其上的創作,比較特別的也有用木頭點火燃燒後的煙,重複煙燻所完成的單色繪畫,以及用一大塊碳塊置於畫布上的極簡創作,都是平常非常難以見到的創作手法,也難怪韓國單色繪畫近年來在各界備受矚目。

 

 安圭植說,「希望台灣觀眾在欣賞畫作時,細察韓國單色繪畫的漸進過程,進而理解在東、西文化衝突的大時代背景下,韓國現代藝術家如何在貫徹『單色繪畫』的根基下相應發展。」他冀望本次的展出,將有助於探討韓國現代藝術的自然原相的繪畫風格。各位民眾不妨利用空閒時刻,前往北美館欣賞此次「韓國單色繪畫特展」,除觀賞畫作本身所呈現的極簡之美,亦放鬆身心靈,跟著畫家一起進入「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從畫作當中體驗出韓國的東方修行態度。

 

專題:賴伊娃 發稿日期:2010/3/3

 

http://phoenet.tw/Newsletter/Comment.aspx?Iinfo=5&iNumber=628


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策展人安圭植與 代館長陳文玲合照。(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200811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