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帕奧禪林清淨之旅-附錄 

Upekkhananda

 

 

 

 

(注:本文圖片較多,若圖片顯示不正常,請訪問鏡像站點相同檔,速度好些:點擊鏡像文件1,或者鏡像文件2

 

 

附錄1:帕奧禪林外國禪修者須知 

 

 

INFORMATION FOR FOREIGN MEDITATORS AT
PA-AUK FOREST MONASTERY

帕奧禪林(緬文為“Pa-Auk Tawya”)為一所注重教導與實踐止觀禪修的上座部佛教寺院。住眾人數隨著季節性變化而大約在700 ~ 1500人左右,也包括一百多位來自二十多個不同國家的僧眾、尼眾和在家禪修者。這裏所有的住眾都在本寺住持及總導師——帕奧禪師的指導下禪修。

本須知將為您提供有關本寺的要求、服務等大致情況,以及如何來此的方法。有關禪修方法及禪林規約的進一步詳情,請訪問步驟二的《資訊指南》中所列的網站,也可直接來函本寺。

抵達

帕奧禪林分為上院、中院和下院。外國人到來時須在下列地方進行登記:男眾在上院的外國住眾登記處,女眾在下院辦公室。請確保您在該辦公室領取並閱讀《外國禪修者規約》(附錄2)。

戒律

禪修者於此共住期間必須嚴格遵守四種遍淨律儀。即:

1、上座部比庫須持守227條巴帝摩卡(Patimokkha)學處;沙馬內拉為十戒與75眾學法;在家眾與尼眾須持守五戒、八戒或十戒。
2、根律儀:守護眼、耳、鼻、舌、身與意六種根門。
3、活命遍淨:依律而生活(正命)。
4、資具依止:如理省思飲食、衣服、住所與醫藥四種必需品之用途。

禪修

每位禪修者皆應在各自的禪堂參加共修,除非得到帕奧禪師的同意而在自己孤邸(Kuti)禪修。共修的時間如下:早上4:00 ~ 5:30、7:30 ~ 9:00,下午1:00 ~ 2:30、3:30 ~ 5:00和6:00 ~ 7:30。

向帕奧禪修導師作禪修報告對個人的禪修有極大的幫助。新到者應每天進行禪修報告,或根據禪修導師的具體時間作適當的安排。
禪修者須依照禪修導師的教導禪修。

吸煙、飲酒與吸毒

吸煙、飲酒、嚼煙草或檳榔、吸服毒品皆屬嚴禁之列。若有服用以上物品者,在來寺之前須先作好處理。
對此規定,無一例外。若有違犯,將被請離。

飲食與托缽

托缽堂供應飲食。請在以下時間前往托缽:早餐:早上5:30 ~ 6:00(根據明相時間而定);午餐:上午10:00 ~ 10:15。
廚房只供應素食,不提供特別飲食。
禪林內有多處可提供開水和過濾飲用水。

著裝

上座部比庫與沙馬內拉只應穿著如法的袈裟、拖鞋等。袈裟必須保持整潔,不得穿鮮豔(如紅色、明黃等)的袈裟。
在家禪修者始終應衣著樸實:
男眾不得穿露肩、露腿、露膝裝,不得穿短褲、無袖衫、背心、內衣、破衣及其它不適著裝。
女眾不得穿露肩、露腹、露腿、露膝裝,不得穿短裙、短褲、無袖衫,不得穿細薄、透明、緊身、暴露、色彩豔麗或其他不適著裝。

醫療服務

這裏有病房、診所和一位常住醫生。有位本地西醫每週會前來一次,另有位緬甸傳統醫生隔周會前來一次。

國際郵件

過多的通信將會干擾禪修。請儘量減少通信。
寄出的信件可投入托缽堂內的外郵信箱,寄入的信件可在外郵信箱旁的臺面上收取。凡重要的往來信件最好請加掛號。
國際包裹須到仰光收取。請到下院辦公室查詢並看他們是否能請人代為領取。
為了確保寄來的包裹不致丟失或損壞,所有國際包裹皆應加保險。請發件人寄來一份保險單。
須知包裹會受制於海關手續、檢查與關稅。

國際長途電話

你可以在下院辦公室接聽打入的電話,但常會中斷且音質差。若想打國際長話須走出寺外,不但價格昂貴而且須以美金付費。

E-mail與上網

收發E-mail乃根據個別情況而允許。

出家人和金錢

1. 上座部比庫、沙馬內拉和十戒尼不得以任何方式接受、使用和支配金錢,包括:現金、信用卡、支票、電子記賬卡、金、銀、珠寶等等。持有金錢的出家人在來此共住前須永久性地捨棄它們。對此規定,無一例外。
2. 有如法必需品基金的出家人必須以如法的方式從原住處把必需品轉給帕奧的淨人(kappiyakaraka,簡稱kappiya)或其他合適者。基金的轉移 必須符合戒律規定的程式(請參考尼薩耆亞巴吉帝亞Nissaggiya Pacittiya第 10、18、19與20條)。
3. 若以在家人身份前來禪林而志願出家者,在出家前須妥善地安排好金錢;禪林的淨人將能幫忙處理。

簽證的申請與延期

由於近來持觀光簽證進入緬甸的外國禪修者遇到了麻煩,所以不鼓勵打算來帕奧禪林居留一個月以上的外國人使用這類簽證。申請合適的簽證需要帕奧擔保信,你可來函本寺索取(來信請寄:貢達答那尊者U Ku?óadhāna或旃地瑪尊者U Candimā收)

持有擔保信者可以在緬甸駐曼谷的領事館申請為期一個月的入境簽證,或在緬甸駐新加坡的領事館申請為期三個月的禪修簽 證。有經驗的旅客認為曼谷和新加坡是兩處最方便申請簽證的地方。這兩座都市的大型國際機場皆有多次航班飛往仰光;此外,這裏的緬甸領事館通常須處理大量的 簽證申請,可以迅速且有效率地辦理你的簽證。

辦理簽證時最好是在當天上午早點到達領事館,如此則可在第二天拿到簽證。若想加急,多付點錢給領事館也可在當天辦理。

在作出最後決定要在哪里辦理簽證之前,可先上網查詢或致電緬甸駐貴國的領事館,用上述的資訊為標準來作比較。

一旦來到帕奧禪林,你可申請三個月、六個月或一年的簽證延期(居留證)。禪林的淨人將會幫忙安排延期的交費。這將需要九張護照相片以及足夠的必需品基金(美元)。美鈔必須完好無損,破舊、殘缺、無浮水印或有問題的美鈔將被拒收。
須知簽證延期的政策和收費經常會改變,目前簽證延期一年的費用為$90美元。在一到達緬甸之後即須儘快申請簽證延期。之後,至少應在簽證延期到期的二個月前就必須申請繼續延期。

如果是上座部比庫、沙馬內拉和十戒尼,禪林將會嘗試負責你的費用,但若是付美元,禪林的緬甸施主將無能為力。故此,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是你的施主與本地淨人先作好安排來處理延期費用的經濟開支。

如果居留的時間超過三個月必須辦理外國人登記證(FRC),離境時須辦離境證。請提前至少一個月時間申請FRC。

擔保信

擔保信是允許你居留于此禪林的同意書,僅此而已。所有經濟上的需求,包括醫療、看牙、交通、簽證、FRC、離境證及其它日常開銷皆須由自己負責。來此居住期間請帶足資金(美元)。

若以帕奧擔保信獲得簽證者,表示同意你在簽證期間居住於帕奧禪林。若使用入境/禪修簽證來觀光旅行,將會造成濫用擔保信所授予你的特權,也將給寺院增添麻煩。

建議攜帶的物品

以下所列的建議清單為這裏的外國禪修者所編:10 ~ 12張護照相片,維他命與草藥補充品,清涼茶,輕便、舒適、易洗的衣服,牙線,洗漱用品,毛巾,爽身粉/藥粉,大雨傘,耳塞,防水鞋,電筒,電池,鬧鐘, 驅蚊水,備用眼鏡及驗光單;來之前先看牙醫。除了名牌貨,大多數日用品都可在此地買到。這裏的電壓為220V。

氣候

緬甸一年分為三個季節:從三月到五月為熱季,六月到十月為雨季,十一月至二月為涼季。溫度在15℃ ~ 40℃(59℉ ~ 104℉)之間。

如何從仰光前來帕奧禪林(仰光→毛淡棉→帕奧→木冬)

毛淡棉市(Mawlamyine)位於仰光東南301公里(187英里)處,而禪林又位於毛淡棉市東南14.5公里(9英里)處。在仰光高速巴士站每天都 有夜間空調大巴開往毛淡棉與木冬(Mudon)。在中央火車站對面、靠昂山體育場的南邊可購得車票。注意:如果乘坐到木冬的大巴,請告知司機你將在帕奧禪 林下車(大巴到木冬途中經過禪林的大門口)。

從仰光直接到毛淡棉的交通也可選擇每週一次飛往毛淡棉的航班,以及新的鐵道服務(尚未開始營運)。若乘坐火車,記得要坐頭等車箱。

在仰光的聯繫人可幫你前來禪林。聯繫人的名單見步驟六。

 

 


 

 

 

附錄2:帕奧禪林外國禪修者規約
RULES FOR FOREIGN MEDITATORS AT PA-AUK FOREST MONASTERY

前言

能體現帕奧禪林所有規約之精神與本質的基本行為規則是︰任何時候皆行為適當,彼此之間互相尊重和關心。正如佛陀所鼓勵的,且讓我們「和合、歡喜、無諍,如水乳交融,彼此以慈眼相視而安住。」(《中部31·小牛角經》)

到來/離開
1. 帕奧禪林分為上院、中院和下院。外國人來到和離去時,須在下列地方進行登記:男眾在上院的外國住眾登記處,女眾在下院辦公室。
2. 如果打算離開孤邸(Kuti 寮房)即使只是一夜,也應作好準備讓其他人進住:將用過之物清洗乾淨,歸還所借僧物,關好窗戶,鎖上房門,將鑰匙歸還辦公室。(即使孤邸由你自建,也應上交鑰匙)
3. 不可將孤邸鑰匙,以及諸如餐具、傘、書籍、錄音帶等所借僧物攜離寺外過夜。
4. 離去時不要在孤邸內遺留個人物品。若有想要保留的物品請先安排同伴住眾代為保管,若有不想保留之物則請告知僧團辦公室。

禪修
1. 每位禪修者皆應在各自的禪堂參加共修,除非得到帕奧禪師的同意而在自己孤邸禪修。共修的時間如下:早上4:00 ~ 5:30、7:30 ~ 9:00,下午1:00 ~ 2:30、3:30 ~ 5:00和6:00 ~ 7:30。也歡迎在共修時間之外繼續在禪堂禪坐。
2. 新到者應每天向其禪修導師進行禪修報告,或根據禪修導師的具體時間作適當的安排。
3. 禪修者應依照禪修導師的教導禪修。
4. 出於尊敬師長,請絕對誠實地描述你的禪修經驗。禪修報告應簡明扼要且如實反映個人體驗。
5. 不應與他人討論你的禪修體驗或透露禪修成果,有關個人禪修的問題只應請教導師。
6. 正念地禪修。進出禪堂、走回位置、坐下及任何時候,動作皆應緩慢且安靜。為了尊重同修,請不要攜帶無關書籍、瓶罐、塑膠袋等會發出噪音之物;在拿鑰匙或禪 修手冊等物品時也請勿發出聲音。雖然共修時間尤需安靜,但因有人仍在超時禪坐,故任何時候皆應盡量保持肅靜。
7. 請勿在禪堂內及周圍說話。若確屬必要,請遠離禪堂或到陽臺外,以聲不為所聞處小聲交談。大聲講話、喧嘩吵鬧,尤其笑聲都會幹擾其他禪修者。記住,即使在共修時間結束後也許仍有人在繼續禪修,請尊重他人的精進!
8. 禪堂內不得使用氣味濃厚的油膏、嗶嗶鐘錶及有聲鬧鐘。

孤邸Kuti
1. 請接受所分配的孤邸。孤邸若有何問題應通知外國住眾登記處或下院辦公室。未經許可不得更換孤邸。
2. 白天離開孤邸時請謹記鎖好門窗。確保貴重物品存放于安全之處(或由下院辦公室保管)。
3. 若想修整或裝修孤邸(費用和監督自理),請跟尊者、貢達答那尊者(U Ku?óadh
āna)、旃地瑪尊者(U Candimā)或下院辦公室的寺院淨人商量。

一般行為
1. 吸煙、飲酒、嚼煙草或檳榔、吸服毒品皆屬嚴禁之列。違犯者一經發現,即請離開。
2. 請愛護環境,不要亂丟垃圾,並請節約用水用電。
3. 在寺院範圍內禁止餵養狗和雞。剩餘的食物應丟進特定的塑膠桶中。
4. 排隊等候托缽時請不要講話。
5. 托缽時請不要接受過量食物。
6. 過午許喝混以冷水並經過濾無渣的鮮榨果汁、糖水/棕櫚糖水及涼茶。為了預防疾病與消除疲弱,也允許服用黃油、酥油、油、蜂蜜、糖和適當的藥品。
7. 過午不得食用固體食物、煮過或經加工的果汁和蔬菜汁,以及咖啡、茶、美祿、牛奶、軟性飲料、巧克力、可哥等。
8. 根據戒律,赤腳者須先洗腳、濕足須先擦幹方可進入僧團住所。
9. 早上7:00~7:30,住眾須清掃孤邸與周圍走道和地面。若願意者也可在下午5:00 ~ 6:00期間與本地僧眾一起打掃禪堂、道路、佛塔,收集垃圾和清洗公廁等。
10. 若沒有得到尊者或貢達答那尊者、旃地瑪尊者的直接同意,男眾不應在其住處接待女眾,女眾接待男眾亦然。男女眾只應在公共場所會談。若附近沒有其他能聽懂談 話的男眾,則任何女眾皆不得與比庫(bhikkhu)單獨相處。雖然兩位或以上的女眾可拜會一位比庫,但也不應在孤邸內或其他隱密處進行。
11.瑜伽、氣功和其他適當的運動,只可私自進行而非公開。未經尊者同意,不得教導他人此類運動。
12.只說必要之話,其餘時間應保持聖默然,一心專精于禪修。
13. 請保持身、語、意的正念。避免挑剔他人過失。學習知足與包容。萬一誤會產生,請找禪修導師解決。

遠離
1.寂靜和遠離對培育定力有很大的幫助。為了自己的利益,若非必要請勿離寺外出。若確需外出,先應請示尊者或禪修導師,獲准後請通知貢達答那尊者或旃地瑪尊者。若打算外出過夜或更久,則也請通知辦公室有關去處、交通工具及往返時間。
2. 外出時避免與村民和本地人交往。

入境
若以帕奧擔保信獲得簽證者,表示同意你在簽證期間居住於帕奧禪林。若使用入境/禪修簽證來觀光旅行,將會造成濫用擔保信所授予你的特權,也將給寺院增添麻煩。

上座部比庫、沙馬內拉和十戒尼
1. 戒律 Sila:出家人必須嚴持戒律。上座部比庫應持227條巴帝摩卡(patimokkha)學處及所有其他戒律;沙馬內拉應持十戒、75眾學法及所有其他相關戒律;上座部戒尼應持十戒。
2. 違律物:上座部比庫、沙馬內拉和十戒尼不得以任何方式接受、使用和支配金錢,包括:現金、信用卡、支票、電子記賬卡、金、銀、珠寶等等。持有金錢的出家人在來此共住前須永久性地捨棄它們。對此規定,無一例外。
3. 進食:過午一律不得進食。有病者許服五種藥,即:黃油、酥油、油、蜂蜜和糖,以及適當的藥品。

上座部比庫
1. 依止 Nissaya:不足五瓦薩(vassa,即戒齡)者應向一位至少十瓦薩且賢明的上座部比庫請求依止。
2. 食物儲存:比庫不可儲存食物過夜,或儲存七日藥超過七天。于第八天明相前,所有七日藥皆須以不望取回之心舍給在家人、尼眾或沙馬內拉。為了避免浪費,最佳做法是只取七日所需之量。請注意,凡含有油、糖的藥品也屬於七日藥。
3. 收取包裹:若收到可能含有食物、七日藥或藥品的包裹,在淨人或沙馬內拉打開並檢查之前不得碰觸。他們將會為你手授可接受之物,其餘的則代為保存以便適時手授。請注意:假如你在尚未經手授前碰觸以上物品,則須永久性地捨棄它們。
4.受戒與食物儲存:如果居士或沙馬內拉想求受具足戒,其所擁有的食物、七日藥或藥品在受戒之後即不得碰觸,直到由在家人或沙馬內拉手授給你。具體做法參考上面第三條。

上座部比庫、沙馬內拉
1. 違律物品:以違律方式所獲得的用品,譬如由自己或其他上座部比庫所購置之物,在來此共住前必須永久性地捨棄。對此規定,無一例外。
2. 必需品:不得向任何人要求必需品,除非是有血緣之親屬或事先對你作出邀請者。但在生病時要求藥品則屬例外。
3. 托缽Pinó
āpata:外國僧眾應在托缽堂托缽,若想要入村托缽者應先征得尊者的同意。
4. 托缽規則:外國僧眾作為特殊佳賓,甚至可以比緬甸的大長老更優先接受供養。為表尊重,請準時到達托缽堂。若遲到,不得直沖到隊伍前頭。若已開始托缽而又未 能準時抵達外國隊伍,則應依據瓦薩排在緬甸隊伍之中,不可在上座比庫之前插隊。若北傳僧眾遲到則不可插進南傳隊伍,而須等候至排完。無論如何,任何人皆不 得在最後的轉角處(標記處)之後插隊。
5. 受戒:若想求受比庫戒者在受戒前應學習並透徹熟悉227條巴帝摩卡學處。北傳僧眾在受南傳戒前必須完全捨棄其北傳戒。

北傳比丘尼、八戒/十戒尼和在家女眾
1. 托缽規則:對於排隊托缽的順序,北傳比丘尼依據戒臘,戒尼與在家女眾則依年齡。一旦托缽隊伍已經行進,北傳比丘尼和戒尼皆不可插進其他北傳比丘尼或戒尼隊伍前頭,而須排在戒尼隊伍之後。
2. 女眾請勿在上下院之間單獨行走,至少應與一位女同伴相約同行。
3. 女眾不得單獨親近男導師。若單獨一人,應先尋找同伴或另待他時。
4. 禪修報告時請與男導師和翻譯員保持適當距離,並始終保持謙恭。

在家男女眾
1. 戒律:為了大眾的協調以及自身的禪修,請熟記並嚴守八戒。鼓勵每個人在到來時及在每週的規定時間內正式受八戒。作為佛教徒,受戒是必要的。除非患有嚴重胃病,方可經尊者許可而免持「不非時食戒」。
2. 衣著:請衣著樸實。
男眾始終應穿衣服。不得穿露肩、露腿、露膝裝,不得穿短褲、無袖衫、背心、內衣、破衣及其它不適著裝。
女眾不得穿露肩、露腹、露腿、露膝裝,不得穿短裙、短褲、無袖衫,不得穿細薄、透明、緊身、暴露、色彩豔麗或其他不適著裝。
3. 托缽規則:去托缽時請勿穿著骯髒或不適的著裝(如短褲、內衣等)。
4. 必需品:應自己負責準備盤碗、蚊帳、毯子及其它日用品。若獲導師批准,每月可外出購物兩次。
5. 供養:有意供養飲食者,請到下院辦公室辦理。

緬甸蒙邦毛淡棉帕奧禪林
電話:(95)57-22853
2007-01-06修訂

 

 


 

 

 

附錄3:比庫常用巴厘作持文 

1.緬甸懺罪方式

在此禪修的比庫僧眾,除了重罪如巴拉基嘎(parajika)和桑喀地謝沙(saighadisesa)罪之外,其餘的罪 都可以通過對首懺(兩人或三人以蹲姿念誦懺悔文)來恢復清淨,這也是南傳佛教國家比庫普遍遵行的懺儀(犯舍懺罪nissaggiya pacittiya的比庫必須先將不如法的物品在僧團或比庫前捨棄後才可懺罪)。

懺罪時則須向一位沒有違犯同項罪過(同分罪)的比庫髮露懺悔(對首懺)。在懺罪時,蹲踞合掌當額,下座先向上座髮露懺罪, 接下來上座向下座懺,然後下座再次向上座懺。在第二次懺罪時,下座只需要從Ahau bhante sambahula nanavatthuka sabba apattiyo apajjiu ta tumha mule panidesemi開始念到懺罪詞之結尾即可。

下座:Ahau bhante sabba apattiyo avikaromi.
尊者,我要髮露一切罪。

上座:Sadhu avuso sadhu sadhu.
薩度,賢友,薩度,薩度。

下座: Ahau bhante sambahula nanavatthuka sabba apattiyo apajjiu ta tumha mule panidesemi.
尊者,我違犯了種種不同類的罪,我為此而在您跟前懺悔。

上座: Passasi avuso ta apattiyo?
賢友,你見到那些罪嗎?

下座:ama bhante passami.
是的,尊者,我見到了。

上座:ayatiu avuso sauvareyyasi.
賢友,你以後應當守護。

下座:Sadhu sunnu bhante sauvarissami.
薩度,尊者,我將會好好地守護。

上座:Sadhu avuso sadhu sadhu.
薩度,賢友,薩度,薩度。

接下來,上座比庫向下座比庫懺罪。

上座: Ahau avuso sabba apattiyo avikaromi.
賢友,我要髮露一切罪。

下座: Sadhu bhante sadhu sadhu.
薩度,尊者,薩度,薩度。

上座: Ahau avuso sambahula nanavatthuka sabba apattiyo apajjiu ta tumha mule panidesemi.
賢友,我違犯了種種不同類的罪,我為此而在你跟前懺悔。

下座: Passatha bhante ta apattiyo?
尊者,您見到那些罪嗎?

上座:ama avuso passami.
是的,賢友,我見到了。

下座:ayatiu bhante sauvareyyatha.
尊者,您以後應當守護。

上座: Sadhu sunnu avuso sauvarissami.
是的,賢友,我將會好好地守護。

下座: Sadhu bhante sadhu sadhu.
薩度,尊者,薩度,薩度。

完畢之後下座比庫再次向上座比庫懺一次,如前所述。

下座: Ahau bhante sambahula nanavatthuka sabba apattiyo apajjiu ta tumha mule panidesemi.
尊者,我違犯了種種不同類的罪,我為此而在您跟前懺悔。

上座: Passasi avuso ta apattiyo?
賢友,你見到那些罪嗎?

下座:ama bhante passami.
是的,尊者,我見到了。

上座:ayatiu avuso sauvareyyasi.
賢友,你以後應當守護。

下座:Sadhu sunnu bhante sauvarissami.
薩度,尊者,我將會好好地守護。

上座:Sadhu avuso sadhu sadhu.
薩度,賢友,薩度,薩度。

2.三衣的受持(adhinnhana)與取消(paccuddhara)

比庫必須對自己所持用的那一套三衣進行決意:

Imau saighaniu adhinnhami. (3x)
我決意這件桑喀帝。(三遍)

Imau uttarasaigau adhinnhami. (3x)
我決意這件上衣。(三遍)

Imau antaravasakau adhinnhami. (3x)
我決意這件下衣。(三遍)

在明相出現時,比庫不能離開其決意之三衣的任何一件衣,否則犯尼薩耆亞巴吉帝亞(nissaggiya pacittiya舍墮)第2條。

假如在明相出現之際必須離衣(如上廁所等)或無法與三衣會合,義注(annhakatha)建議可以臨時取消該衣的受持,避免違犯這條戒。其取消受持之文如下:

Etau Saighaniu paccuddharami. (3x)
我取消那件桑喀帝〔的受持〕。(三遍)

取消上衣或下衣亦同,只需更換斜體字即可。當比庫于衣重新會合之後,則應當將所取消的衣重新作決意受持。

3.共同擁有(vikappana淨施)

如果比庫獲得三衣以外的袈裟並且想要儲存它,則必須在十天之內和其他比庫作共同擁有法,即把該衣的所有權如法地分施給另一位比庫。否則,儲存多餘的衣超過十天則犯尼薩耆亞巴吉帝亞第1條。

1、若上座想把一件袈裟與下座共同擁有時,則念 :

A: Imau cavarau tuyhau vikappemi. (3x)
這件衣與你共同擁有。(三遍)

B: Imau cavarau mayhau santakau paribhu¤jatha va vissajjetha va yathapaccayau va karotha.
這件我的衣您可以穿用,或者送人,或者隨您如何處理。

2、若下座想把一件袈裟與上座共同擁有時,則念:

A: Imau cavarau ayasmato vikappemi. (3x)
這件衣與具壽共同擁有。(三遍)

B: Imau cavarau mayhau santakau paribhu¤ja va visajjehi va yathapaccayau va karohi.
這件我的衣你可以穿用,或者送人,或者隨你如何處理。

3、若上座想把兩件或兩件以上的袈裟與下座共同擁有時,則念:

A: Imani cavarani tuyhau vikappemi. (3x)
這些衣與你共同擁有。(三遍)

B: Imani cavarani mayhau santakani paribhu¤jatha va vissajjetha va yathapaccayau va karotha.
這些我的衣您可以穿用,或者送人,或者隨您如何處理。

4、若下座想把兩件或兩件以上的袈裟與上座共同擁有時,則念:

A: Imani cavarani ayasmato vikappemi. (3x)
這些衣與具壽共同擁有。(三遍)

B: Imani cavarani mayhau santakani paribhu¤ja va vissajjehi va yathapaccayau va karohi.
這些我的衣你可以穿用,或者送人,或者隨你如何處理。

如果作共同擁有之衣位於伸手所及處之外,則其中的代詞應作如下更改:

Imau (這件) → Etau(那件)

Imani (這些) → Etani(那些)

4.點淨(bindukappau)

比庫在披著新袈裟之前必須先進行點淨[1]。點淨時可以使用黑色或藍色的鋼筆或圓珠筆,在衣的一角作一點或三點。所作的點不可小於臭蟲,也不應大於孔雀的眼睛。在點淨之時,一邊作點,一邊念點淨文:

Kappabinduu karomi. (3x)
我作點淨。(三遍) 或

Imau bindukappau karomi. (3x)
我作此點淨。(三遍)

假如已經作過點淨的袈裟在日後經過長期的披著或刷洗而使該點模糊乃至消失時,也不必重新作點淨。

5.非時入村

如果比庫必須於非時(包括下午、黃昏或晚上)進入村莊(發生意外、生病、被毒蛇咬傷等緊急情況除外),在離開之前必須告知寺院裏的另一位比庫:

Vikale gamapavesanau apucchami. (1x)
我請求在非時進入村莊。[2]

6.請求依止(nissaya)

未滿五個瓦沙(vassa即戒齡)的新戒比庫,或者是還沒有具足離依止條件的比庫,如果沒有和自己的戒師同住在一座寺院, 則必須請求和他住在同一座寺院的一位至少有十個瓦沙的賢明長老比庫作為他的依止師(acariya)。如果未滿五瓦沙的比庫不請求依止,則每天皆犯惡作 罪。向長老比庫請求依止時,先偏袒右肩,頂禮三拜,蹲踞,合掌,念如下之請求文:

acariyo me, bhante, hohi, ayasmato nissaya vacchami.
尊者,請做我的〔依止〕師,我依止具壽而住。

Dutiyam'pi, acariyo me ……vacchami.
第二次,尊者,……而住。

Tatiyam'pi, acariyo me ……vacchami.
第三次,尊者,……而住。

請求之後,如果長老答應作為依止師,通常會說:

Pasadikena sampadehi.
以淨信成就。[3]

請求者回答說:

ama, bhante
是的,尊者!

接下來,請求者應承若他對依止師的職責[4]:

Ajjatagge'dani thero mayhau bharo, aham'pi therassa bharo. (3x)
從今天起,長老是我的職責,我也是長老的職責。(三遍)

弟子對依止師有侍奉等的職責,依止師對弟子有教導等的職責。如果雙方沒有履行彼此之間的職責,則每天皆犯惡作罪。[5]

7.隨喜功德與請求原諒 [6]

禮敬者:Okasa vandami, Bhante.
請讓我禮敬尊者(頂禮一拜)。

尊者:Sukhi hotu, nibbanapaccayo hotu.
祝你快樂, 願成為涅槃的助緣。

禮敬者:Maya katau pu¤¤au Samina anumoditabbau.
願您隨喜我所作的功德。

尊者:Sadhu! anumodami.
薩度!我隨喜。

禮敬者:Samina katau pu¤¤au mayhau databbau.
願您所作的功德也與我〔分享〕。

尊者:Sadhu! anumoditabbau.
薩度!〔你〕應隨喜。

禮敬者:Sadhu Sadhu anumodami. Okasa, dvarattayena katau sabbau accayau, khamatha me, Bhante.
薩度!薩度!我隨喜。尊者,若我由〔身、語、意〕三門所作的一切過失,請原諒我。

尊者:Khamami, khamitabbau.
我原諒〔你〕,〔你也〕應原諒〔我〕。

禮敬者:Sadhu! Okasa, khamami, Bhante.
薩度!尊者,我原諒〔您〕(頂禮三拜)。

尊者:Sukhi hotu, nibbanapaccayo hotu.
祝你快樂,願成為涅槃的助緣。

8.入雨安居(vassavaso) [7]

在入雨安居的第一天[8],住在同一寺院的所有比庫皆齊集于伍波薩他堂,決意將在雨季的三個月期間於該寺院過雨安居。在宣佈寺院的範圍(界)之後,所有比庫皆按照瓦薩的順序,一位元接一位地念[9]下麵的決意文:

Imasmiu vihare imau temasau vassau upemi.
我於此寺院過三個月的雨安居。

Dutiyam'pi, imasmiu……upemi.
第二次,我於此……雨安居。

Tatiyam'pi, imasmiu……upemi.
第三次,我於此……雨安居。

每當一位比庫決意入雨安居後,其餘的比庫皆隨喜:

Sadhu! Sadhu! Sadhu!
薩度!薩度!薩度!

9.自恣(pavara?a) [10]

在雨安居的最後一天,比庫皆齊集于伍波薩他堂進行自恣。念過動議之後,所有的比庫皆按照瓦薩的順序,一位元接一位地念下面的自恣文:

Saighau, bhante, pavaremi: dinnhena va sutena va parisaikaya va, vadantu mau ayasmanto anukampau upadaya, passanto panikarissami.
尊者們,我對僧團自恣(邀請),若以見、聞或懷疑〔我犯戒〕,請具壽們出於慈湣而告訴我,〔如果〕見〔罪〕,我將懺悔。

Dutiyam'pi, bhante, saighau pavaremi:… panikarissami.
第二次,尊者們,……我將懺悔。

Tatiyam'pi, bhante, saighau pavaremi:… panikarissami.
第三次,尊者們,……我將懺悔。

每當一位比庫自恣之後,其餘的比庫皆隨喜:

Sadhu! Sadhu! Sadhu!
薩度!薩度!薩度!

10.咖提那(kanhina功德衣) [11]

敷展咖提那衣的當天,所有比庫皆齊集于伍波薩他堂。僧團作甘馬將咖提那布(或衣)授予敷展咖提那衣的比庫。該比庫決意受持咖提那衣後,應請僧團隨喜咖提那衣的如法敷展。其他的比庫則按照瓦薩的順序一位元接一位元地念下列的隨喜文:

Atthatau, bhante, saighassa kanhinau, dhammiko kanhinattharo anumodama.
尊者們,僧團的咖提那〔衣〕已經敷展,我們隨喜如法地敷展咖提那。

每當一位比庫念完隨喜文後,其餘的比庫皆隨喜:

Sadhu! Sadhu! Sadhu!
薩度!薩度!薩度!

11.作淨(kappiya)

如果比庫在接受含有種子的水果或者還有可能生長的瓜豆蔬菜等(即可經由種子、根、節、塊莖而生長的植物)之供養時,必須先讓居士或沙馬內拉作淨,使其成為比庫可以使用的如法物品之後才能食用。作淨時,比庫把果蔬交給作淨者,接著說:

比庫:Kappiyau karohi. (1x)
作淨(使它成為如法)吧!(一遍)

作淨者:Kappiyau,bhante. (3x)
尊者,(我作)淨。(三遍)

有五種作淨的方法:
一、火損壞:在火上燒過乃至擦過;
二、刀損壞:用刀劃破皮;
三、指甲損壞:用指甲劃破皮;
四、無種子;
五、種子已除去。

注意:應作淨的所有食物都必須連接或碰觸在一起作淨。當如此作淨時,只需對其中的一個果蔬作淨,則盤中其餘的食物都算已經作淨了。作淨之後,作淨者再將食物手授給比庫。


[1]假如比庫穿著未經點淨的新衣,則犯巴吉帝亞第58條。但毯子、小肩衣等可以不用點淨。

[2]也可以使用對方能夠瞭解的任何語言進行告白。

[3]依止師有時也可以用以下的文詞表示答應:Sadhu(很好);Lahu(可以);Opayikau(這是適合的);Panir?pau(這是適當的)。

[4]弟子對依止師的職責及依止師對弟子的職責,見《律藏·大品·大堪塔咖》 (Vin. Mv. Mahakhandhaka).

[5]但在帕奧禪林,師徒間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致力於止觀禪修,通常會在依止關係成立之後,表白彼此之間互相免除職責。

[6]在下座比庫禮敬上座比庫,或在家人禮敬比庫時,皆可念誦此文。在斯里蘭卡的Shra kalya?a yogashrama saustha(師利·咖離阿尼修行園派),禮敬上座成為比庫們的日常功課之一。

[7]關於入雨安居,詳見《律藏·大品·入雨安居堪塔咖》 (Vin. Mv. Vass?panayikakkhandhaka)。

[8]雨安居的時間在每年陽曆7月月圓日的次日至10月的月圓日,相當於夏曆的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

[9]若僧團人數眾多,也可同瓦薩者一起唸。下麵的自恣和隨喜咖提那亦同。

[10]關於自恣,請詳見《律藏·大品·自恣堪塔咖》 (Vin. Mv. Pavara?akkhandhaka)。

[11]關於咖提那衣,詳見《律藏·大品·咖提那堪塔咖》 (Vin. Mv. Kanhinakkhandhaka)。

 

 


 

 

 

附錄4: 資具取用時的省思、護衛經、發願與回向功德

資具(衣、食、住、藥)取用時的省思Taikha?ikapaccavekkha?apanha
Panisaikha yoniso cavarau panisevami, yavadeva satassa panighataya, u?hassa panighataya, óausa-makasa-vatatapa-siriusapa-samphassanau panighataya, yavadeva hirikopana-panicchadanatthau.
我如理省思所受用之衣,只是為了防禦寒冷,為了防禦炎熱,為了防禦虻、蚊、風吹、日曬、爬蟲類的觸惱,只是為了遮蔽羞處。

Panisaikha yoniso pi?óapatau panisevami, n'eva davaya na madaya na ma?óanaya na vibhasanaya, yavadeva imassa kayassa nhitiya yapanaya vihiusuparatiya brahma-cariyanuggahaya, iti pura?a¤ca vedanau panihaikhami nava¤ca vedanau na uppadessami, yatra ca me bhavissati anavajjata ca phasuviharo ca'ti.
我如理省思所受用的食物,不為嬉戲,不為驕慢,不為裝飾,不為莊嚴,只是為了此身住立存續,為了停止傷害,為了資助梵行,如此我將消除舊受,並使新受不生,我將維持生命、無過且安住。

Panisaikha yoniso senasanau panisevami, yavadeva satassa panighataya, u?hassa panighataya, óausa-makasa-
vatatapa-siriusapa-samphassanau panighataya, yavadeva utuparissaya vinodanau panisallanaramatthau.
我如理省思所受用的坐臥處,只是為了防禦寒冷,為了防禦炎熱,為了防禦虻、蚊、風吹、日曬、爬蟲類的觸惱,只是為了免除季候的危險,而好獨處(禪修)之樂。

Panisaikha yoniso gilana-paccaya-bhesajja-parikkharau panisevami, yavadeva uppannanau veyyabadhikanau vedananau panighataya, abyapajjha-paramataya'ti.
我如理省思所受用的病者所需之醫藥資具,只是為了防禦已生起的病苦之受,為了儘量沒有身苦。

蘊護衛經Khandha Parittau
Sabbasivisajatinam, 猶如天咒與仙丹,
dibbamantagadam viya; 此護蘊經
yam naseti visam ghoram, 否定了毒禍與眾危急,
sesancapi parissayam. 所有極毒的生物。

a?akkhetamhi sabbattha, 在(佛陀)的庇佑下,
sabbada sabbapa?inam; 所有處,時時,為眾生,
sabbasopi nivareti, 隨機,此經能避免(災害)
parittam tam bha?ama he. 來吧!讓我們共同誦念此護衛經。

Virapakkhehi me mettau, 我散播慈愛給維盧巴卡,
mettau erapathehi me, 我散播慈愛給伊拉巴他,
chabyaputtehi me mettau, 我散播慈愛給差比阿子,
mettau ka?hagotamakehi ca. 我散播慈愛給黑苟答馬。

Apadakehi me mettau, 我散播慈愛給無足者,
mettau dipadakehi me, 我散播慈愛給二足者,
catuppadehi me mettau, 我散播慈愛給四足者,
mettau bahuppadehi me. 我散播慈愛給多足者。

Ma mau apadako hiusi, 願無足者勿傷害我,
ma mau hiusi dipadako, 願二足者勿傷害我,
ma mau catuppado hiusi, 願四足者勿傷害我,
ma mau hiusi bahuppado. 願多足者勿傷害我。

Sabbe satta, sabbe pa?a, 一切有情、一切有息者、
sabbe bhata ca kevala, 一切生類之全部,
sabbe bhadrani passantu, 願見到一切祥瑞,
ma ka¤ci papam-agama. 任何惡事皆不會到來!

Appama?o buddho,佛無量,
appama?o dhammo,法無量,
appama?o saigho. 僧無量。
Pama?avantani siriusapani: 爬行類卻有限量:
ahi, vicchika, satapada, 蛇、蠍、蜈蚣、
u??anabha, sarabha, masika. 蜘蛛、蜥蜴、老鼠。

Kata me rakkha, kata me paritta, 我已作保護,我已作護衛,
panikkamantu bhatani. 願諸[傷害性]生類皆退避。
So'hau namo bhagavato, 我禮敬彼世尊!
namo sattannau sammasambuddhanan'ti. 禮敬七位正自覺者!

應作慈愛經Kara?ayamettasuttau
Yassa’nubhavato yakkha, neva dassenti bhisanam; 由於慈愛的無比威力,
yamhi ceva’nuyunjanto, rattindiva’matandito. 妖魔不敢掘示畏怖的影像。

Sukham supati sutto ca, 誰若日夜精進修持此慈愛經,
Papam kinci na passati; 他將能安眠及不會有夢魔。

evamadigu?upetam, paritam tam; bha?ama he. 來吧!讓我們共同誦念有此及其他利益之慈愛經文。

Kara?ayam-atthakusalena, 善求義利、
yantau santau padau abhisamecca: 領悟寂靜境界後應當作:
sakko uja ca saja ca, 有能力、正直、誠實,
suvaco c'assa mudu anatimana; 順從、柔和、不驕慢;

Santussako ca subharo ca, 知足、易扶養,
appakicco ca sallahukavutti, 少事務、生活簡樸,
sant'indriyo ca nipako ca, 諸根寂靜、賢明,
appagabbho kulesu ananugiddho. 不無禮與不貪著居家;

Na ca khuddau samacare ki¤ci, 只要會遭智者譴責,
yena vi¤¤a pare upavadeyyuu. 即使是小事也不做。
sukhino va khemino hontu, 願一切有情幸福、安穩!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自有其樂!

Ye keci pa?abhat'atthi, 凡所有的有情生類,
tasa va thavara va anavasesa, 動搖的或不動的,毫無遺漏,
dagha va ye mahanta va, 長的或大的,
majjhima rassaka?ukathala; 中的、短的、細的或粗的,

Dinnha va yeva addinnha, 凡是見到的或沒見到的,
ye ca dare vasanti avidare, 住在遠方或近處的,
bhata va sambhavesa va, 已生的或尋求出生的,
sabbe 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願一切有情自有其樂!

Na paro parau nikubbetha, 不要有人欺騙他人,
natima¤¤etha katthaci nau ka¤ci; 不要輕視任何地方的任何人,
byarosana panighasa¤¤a, 不要以忿怒、瞋恚想,
na¤¤ama¤¤assa dukkham-iccheyya. 而彼此希望對方受苦!

Mata yatha niyau puttau, 正如母親對待自己的兒子,
ayusa ekaputtam-anurakkhe; 會以生命來保護唯一的兒子;
evam'pi sabbabhatesu, 也如此對一切生類
manasau bhavaye aparima?au. 培育無量之心!

Metta¤ca sabbalokasmiu, 以慈愛對一切世界
manasau bhavaye aparima?au, 培育無量之心,
uddhau adho ca tiriya¤ca, 上方、下方及四方,
asambadhau averau asapattau. 無障礙、無怨恨、無敵對!

Tinnha¤carau nisinno va, 站立、行走、坐著
sayano va yavat'assa vigatamiddho, 或躺臥,只要他離開睡眠,
etau satiu adhinnheyya, 皆應確立如此之念,
brahmam-etau viharau idham-ahu. 這是他們於此所說的梵住。

Dinnhi¤ca anupagamma, 不接受邪見,
salava dassanena sampanno, 持戒,具足徹見,
kamesu vineyya gedhau, 調伏對諸欲的貪求,
na hi jatu gabbhaseyyau punareta'ti. 確定不會再投胎!

慈心誦Metta Bhavana

Sabbe satta,sabbe pa?a,sabbe bhuta,sabbe puggala,sabbe attabhavapariyapanna ,sabba itthiyo,sabbe purisa,sabbe ariya,sabbe anariya,sabbe deva,sabbe manussa,sabbe vinipatika — avera hontu,abyapajja hontu,anigha hontu,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Dukkha muccantu, athaladdhasampattito mavigacchantu kammassaka .
一切眾生,一切活著的眾生,一切有形體的眾生,一切有名相的眾生,一切有身軀的眾生,一切雌性的、一切雄性的、所有聖者、所有非聖者,所有天神、所有人 類,所有苦道中的眾生——願他們脫離危難和仇敵,願他們脫離內心的痛苦,願他們脫離身體的痛苦,願他們每天生活安樂、無困擾,願他們現今無痛苦,願他們以 正當途徑所獲取的資產沒有減少,無有損失或被盜,反而有更多的增加,願他們依據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

Puratthimaya disaya , pacchimaya disaya ,uttaraya disaya , dakkhi?aya disaya , puritthimaya anudisaya , pacchimaya anudisaya , uttaraya anudisaya , dakkhi?aya anudisaya , hennhimaya disaya , uparimaya disaya.
在東方的,在西方的,在北方的,在南方的,在東南方的,在西北方的,在東北方的,在西南方的,在下方的,在上方的。

Sabbe satta,sabbe pa?a,sabbe bhuta,sabbe puggala,sabbe attabhavapariyapanna ,sabba itthiyo,sabbe purisa,sabbe ariya,sabbe anariya,sabbe deva,sabbe manussa,sabbe vinipatika — avera hontu,abyapajja hontu,anigha hontu,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Dukkha muccantu, athaladdhasampattito mavigacchantu kammassaka .
一切眾生,一切活著的眾生,一切有形體的眾生,一切有名相的眾生,一切有身軀的眾生,一切雌性的、一切雄性的、所有聖者、所有非聖者,所有天神、所有人 類,所有苦道中的眾生——願他們脫離危難和仇敵,願他們脫離內心的痛苦,願他們脫離身體的痛苦,願他們每天生活安樂、無困擾,願他們現今無痛苦,願他們以 正當途徑所獲取的資產沒有減少,無有損失或被盜,反而有更多的增加,願他們依據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 adho yava avicito ;
Samanta ccakkavalesu , ye satta pathavicara ;
Abyapajja nivera ca , nidukkha ca’nuppaddava .
上至有頂天,下至無間獄,
於普輪圍界,地上走有情,
願無嗔無怨,無苦及無難!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 adho yava avicito ;
Samanta cakkavalesu , ye satta satta udakecara ;
Abyapajja nivera ca , nidukkha ca’nuppaddava .
上至有頂天,下至無間獄,
于普輪圍界,水中游有情,
願無嗔無怨,無苦及無難!

Uddham yava bhavagga ca , adho yava avicito ;
Samanta cakkavalesu , ye satta akasecara ;
Abyapajja nivera ca , nidukkha ca’nuppaddava .
上至有頂天,下至無間獄,
於普輪圍界,空中飛有情,
願無嗔無怨,無苦及無難!

禮敬
Imaya dhammanudhammapanipattiya Buddham pujemi.
以此法隨法行,我敬奉佛,

Imaya dhammanudhammapanipattiya Dhammam pujemi.
以此法隨法行,我敬奉法,

Imaya dhammanudhammapanipattiya Samgham pujemi.
以此法隨法行,我敬奉僧。

Imaya dhammanudhammapanipattiya matapitaro pujemi.
以此法隨法行,我敬奉父母。

Imaya dhammanudhammapanipattiya acariye pujemi.
以此法隨法行,我敬奉師長。

Addha imaya panipattiya jati-jara-byadhi-mara?amha parimuccissami.
確實依此而行,我將解脫生、老、病、死。

回向一切有情偈Sabbapattidanagatha

Punnassidani katassa , yanannani katani me ,
願我所作之功德,現在或是於過去,

Tesanca bhagino hontu , sattanantappama?aka ,
回向給于諸有情,無邊無量無窮盡,

Ye piya gu?avanta ca ,mayham matapitadayo ,
我所敬愛德行者,父親母親如斯等,

Dinnha me capyadinnha va , anne majjhattaverino ,
能所悉見或不見,中立或是敵對者,

Satta tinnhanti lokasmim , tebhumma catuyonika ,
世界一切之眾生,三界四生諸有情,

Pancekacatuvokara , samsaranta bhavabhave ,
五蘊一蘊或四蘊,輪回大小世界中,

natam ye pattidanamme , anumodantu te sayam ,
于此回向之功德,願諸有情皆隨喜,

Ye cimam nappajananti , deva tesam nivedayum ,
尚未知此回向者,願諸天人代傳遞,

Maya dinnanapunnanam , anumodanahetuna ,
由此隨喜所作因,及我回向之功德,

Sabbe satta sada hontu , avera sukhajivino ,
願諸有情常安樂,遠離一切仇與怨,

Khemappadanca pappontu , tesasa sijjhatam subha .
願諸眾生獲安穩,一切願望皆成就。

隨喜功德Punnanumodana

Ettavata ca ambehi ,sambhatam punna-sampadam,
Sabbe deva anumodantu , sabba sampatti siddhiya .
凡是我們所累積的功德與成就,願一切諸天隨喜,願一切獲得成就。

Ettavata ca ambehi , sambhatam punna-sampadam ,
Sabbe bhuta anumodantu , sabba sampatti siddhiya.
凡是我們所累積的功德與成就,願一切生類隨喜,願一切獲得成就。

Ettavata ca ambehi , sambhatam punna-sampadam ,
Sabbe satta anumodantu , sabba sampatti siddhiya .
凡是我們所累積的功德與成就,願一切有情隨喜,願一切獲得成就。

Idam me natinam hotu , sukhita hontu natayo (x3)
以此為我親,願諸親快樂!(三遍)

Imam no punna-bhagam mata-pitunanca acariyananca sabba-sattananca sabba-mittananca sabba-naninanca sabba-petananca sabba-devatananca bhajema.
我們與雙親、導師、所有眾生、朋友、親戚、鬼神和天神分享這些功德。

Imam no punna bhagam,sabba sattanam dema.(x3)
我們與一切眾生分享這些功德,願一切眾生得以分享這些功德,並經常安康快樂。(三遍)

發願

Imina punnakammena, ma me bala-samagamo.以此功德業,我不遇愚人,
Satam samagamo hotu, yava nibbana-pattiya.願會遇善士,直到證涅槃!

Idam me silam,magga-phala na?assa paccayo hotu.願我此戒德,為道果智緣。

Idam me punnam,願我此功德,
asavakkhayam vaham hotu. 導向諸漏盡;
Idam me punnam, 願我此功德,
nibbanassa paccayo hotu.為證涅槃緣!

Mama punnabhagam, 願此功德分,
sabbasattanam bhajemi,回向諸有情,
Te sabbe me samam願彼等一切,
punnabhagam labhantu.同得功德分!

Sadhu! Sadhu! Sadhu!

主要參考書目:
《Pa Auk Forest Meditation Centre Daily Chants》帕奧禪林每日課誦本,W.A.V.E.印行。
《大護衛經》瑪欣德尊者 編譯
《巴厘文譯華文課誦本》馬來西亞法光禪修林/甯心寺聯合倡印。

 

 


 

 

 

附錄5:佈施功德 

 

 

『阿難!佈施給僧團的功德與果報是不可計算的、不可衡量的。
我宣佈,佈施給個人的功德是永遠不可能大過佈施給僧團的功德的。』
 

《中部.施分別經》(M.III.iv.12 Dakkhioāvibhanga Sutta

 

 

 

 

 

致世界上所有曾經在過去佈施過僧團的、正在佈施給僧團的以及將在未來佈施僧團的善人們:

請大家為自己所做的佈施生起無限的歡喜心,因為大家正在供養世間無上的福田——僧團,是大家應當虔誠禮敬、歡迎、佈施供養及合十頂禮的。

願大傢俱足六種素質,即佈施者的三種素質:

佈施者在佈施前充滿歡喜;
佈施者正在佈施時充滿歡喜;
已經佈施後也充滿歡喜。

和受施者的三種素質:

受施者已經遠離貪愛,或正在努力斷除貪愛;
受施者已經遠離嗔恨,或正在努力斷除嗔恨;
受施者已經遠離無明,或正在努力斷除無明。

以佛陀的僧團[1]已經提供了受施者的三種素質,我們只需要求自己具足佈施者的三種素質。如果一項佈施具足此六種素質的 話,它將會帶來無量與崇高的果報。以六種素質所行的佈施,其功德之巨大是難以形容的,只能以不可估計的、無量來計算,就如大海洋的水不容易被衡量,我們不 能說:「大海洋中的水有這麼多桶,有幾百桶的水,有幾千桶的水,有幾十萬桶的水」一樣,大海洋的水只能以不可估計、無量來計算。同樣的,以六種素質所行的 佈施之功德也是難以衡量,其巨大真的只能以不可估計、無量來形容。

願大家所做的佈施都是與無貪(alobha)、無嗔(adosa)、無癡(慧根pannindriya)三種善心所[2] 相應的殊勝善業;無貪是佈施時清淨無染的心,一顆不期待受施者的任何回報之心;無嗔是對僧團無比的恭敬心與歡喜心;無癡是對佛法僧三寶、因果與業力法則皆 有充分且不搖動的信心,所做的善舉只是為了累積善業,以作為證悟涅槃的資糧與助緣。

大多數的佈施者在佈施時的心所只有與無貪和無嗔的善心所相應,而沒有與慧根相應的,因為許多佈施者在佈施時不會去想他所做 的一切,無論善業或惡業都是能帶來果報的。業力是通一切有情的,無論是聖者還是凡夫,無論一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無論一個人相不相信業力的法則,也不管一 個人期待或不期待有什麼果報,只要一造業,無論是善惡,在因緣具足的前提都能帶來果報,這是永恆不變的法則,就像種下一顆有效的種子後,在因緣具足時就會 發芽結果的道理一樣。如果他在佈施行善時並沒有如此的思維,那麼,他在佈施行善時的心是屬於與智不相應的欲界善心[3],即缺少慧心所,只有無貪和無嗔的 美心所。

如果一個人在佈施或行善時的心所只與無貪和無嗔相應,而沒有與智慧相應,那麼當這些善業的果報有因緣在他臨死前成熟時,它 並不會為受報者帶來智慧,因為導致投生為人或天人的結生心[4]是不具有慧根的美心所,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當一個人因為過去的善業令他在當世享有大福 報時,如果沒有智慧來作引導,那麼他也許會更容易濫用財富、地位與權力來讓自己過度的放縱享樂、胡作非為、橫行霸道乃至因為自己的愚癡而造下大惡業,這些 例子在過去或現代的社會比比皆是。歷史也常有記載:為人類文明帶來浩劫、災難、戰爭與大屠殺的獨裁者、暴君、野心家等,他們存在於世間只是為人們帶來破壞 與痛苦,這是因為他們在過去做善業時的心所沒有與智慧相應之故,當這善業的果報在臨死時成熟而導致投生為二因者(duhetuka)[5]。一個有智慧又 具有大福報的三因者(tihetuka)將會好好利用他的財富、地位或權力來利益自己與眾生,在為自己帶來真正幸福與快樂的同時,也一樣為周邊的人帶來幸 福與快樂,就如佛陀時代傑出的在家聖弟子給孤獨長者(Anāthapi?óika)和維沙卡(Visākhā)一樣。

願大家在佈施行善時對三寶及因果業報有充分的信心,並同時修習簡單的觀智:思維沒有一個 ‘我’ 在行佈施、沒有被佈施的東西、也沒有接受佈施的人,因為這些事物只是一堆名法(精神現象)和色法(物質現象)而已 。只有具足了無貪、無嗔、無癡三因的殊勝佈施,才能引導佈施者朝向苦滅之道。

請不要忘記回向功德,與一切眾生分享。謹以此供養僧團的功德,以及無論現在或於過去所作善行的功德,回向給我們的父母親、 師長、有戒德的賢者、善知識、恩人、所有的親戚朋友、所有已逝世的親屬朋友、所有天神、所有守護神、所有鬼道眾生及一切眾生分享。 願所有眾生隨喜這些功德,願他們健康快樂、吉祥安穩、遠離一切危難和痛苦。

分享或回向功德本身就是一種利人利己的善業,就如一個火焰不會因點燃其他油燈而減損其亮度。因此,當其他人受邀隨喜功德 時,功德反而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就好像當我們處於原本只有一把火焰的室內時,我們將室內唯一的一把火焰來點燃周圍其他的燈芯,室內反而會變得更明亮一 樣。如此,分享功德就像我們在點亮他人真善美的心燈,我們可以想像到整個世界乃至宇宙也會因為我們的分享與回向功德而變得更燦爛光輝,這是不是一件殊勝的 事情呢?

無論大家在未來成就正等覺、獨覺菩提(pacceka,辟支)、上首弟子菩提、大弟子菩提或普通弟子菩提(依照個人的願 力),願大家所做的一切功德,都成為菩提道上的資糧。願大家佈施、持戒、禪修、恭敬、服務、回向功德、 隨喜功德、聽聞佛法、弘揚正法、正直己見之十福業,都能成為大家早日證悟涅槃的助緣!

Sadhu!Sadhu!Sadhu![6]

主要參考資料:
1.中部·第142施分別經、增支部·六集·天品·第37經,《漢譯巴厘語三藏》元亨寺妙林出版社。
2.《佈施之道》(無上的佈施) 緬甸帕奧禪師講述 能融法師譯。
3.《阿毗達摩概要精解》菩提比庫英篇 尋法比庫中譯。
4.《攝阿毗達摩議論》阿耨樓陀著 葉均譯。
5.第23故事— 金褸衣的佈施,《阿含經故事選》莊春江編著。


[1]為了使在佈施時的心力強盛,以便能累積更加倍的佈施善業,一個正信且 有智慧的佛弟子在佈施供養一位或多位的比庫(bhikkhu,比丘)時內心會作意取佛陀為首的僧團為所緣(目標),即對以佛陀為首的僧團作供養,而不是在 供養個人,對每一位比庫都一視同仁,一律視為僧團的代表。這樣的心態就很容易塑造清淨無染,與無貪、無嗔、智慧相應的殊勝佈施。

[2]心所(cetasika)又譯為心所有法、心所法、心數法,是與心(citta) 同時發生的名法(精神現象),心所通過執行個別專有的作用來協助心全面的識知目標。心必須與心所一起生起滅去,緣取一樣的目標,它們的關係猶如國王與大臣 一樣必須互相依賴來執行任務。心所一共有52種,可歸納為7種必須存在于所有心的心所、6種可以出現于某些善心或不善心的心所、14種只是出現於一切不善 心的不善心所以及25種只能出現于一切善心的美心所。而無貪、無嗔、慧根都是25美心所之一。

[3]有8種欲界善心(kamavacara-kusalacittani),4種是與 智相應的善心和另外4種是與智不相應的善心。與智相應的善心是具有無貪、無嗔與無癡的三善因,與智不相應的善心則只有無貪與無嗔的二善因而沒有無癡,這8 種善心都能帶來投生到欲界善趣的8大欲界果報心(kamavacaravipākacittani)。

[4]欲界8大善心產生的欲界果報心都能在有情死亡後投生的那一刻執行結生作用,叫做結 生心(pa?isandhicitta),因為它把新的一生與前世連接起來。欲界果報心執行結生作用在一生中只出現一次,即在投生的那一刹那。4種與智相 應的欲界果報心執行的結生具有三善因,而另4種與智不相應的欲界果報心所執行的結生只具有二善因。

[5]就像影印photocopy的原理一樣,影印本的素質絕對不可能超過原裝本的素 質。8大欲界善心好比為原裝本,而8大欲界果報心就像依8大欲界善心影印出來的版本。三善因的欲界善心能“複印”出三因或者二因的欲界果報心,而二善因的 欲界善心只能“複印”出二因欲界果報心或者無因善果報心,依造業者在造業時的心力與心態而定。當在造善業時的心力特別強盛(如造善業的前、中、後時都充滿 歡喜),清淨無染而又具有業報思維的善心能產生殊勝(ukka??ha)的三因欲界果報心,這種果報心能在投生時執行三因結生的作用。只有具足殊勝的三因 結生心的梵天人、欲界天人與人類才能證得禪那、證悟聖道聖果與涅槃。在造善業的前、中、後,如果內心受到煩惱污染或動機不純,如自贊自許、博取名望、貶低 他人、佈施行善後懊悔等等,將會導致該善業降格為低劣(omaka)。低劣的三因善業以及殊勝的二因善業只能產生二因欲界果報心來執行二因結生的作用。只 擁有二因結生心的天人和人類是不可能在當生證得任何禪那、證悟聖道聖果與涅槃的,因為在其結生心不具有慧根故。低劣的二因善業只能產生無因 (ahetuka)的結生,如先天性瞎眼、耳聾、啞巴、殘廢、智障(不包括在胎裏發生意外或患上某種疾病而導致殘缺的人,因為這類殘缺也可能發生於結生心 二因或三因的人)、同性戀、兩性或無性人等。雖然低劣的二因善業依然能夠投生在人道,但他們的結生心卻是無因的(即沒有無貪、無嗔與無癡的美心所)。無因 的結生心既軟弱又不穩固,不能產生健全的眼根、耳根、性根等,而其先天性的殘缺則早已潛伏在導致投生為人的業中。雖然殘缺是不善業的果報,但能投生在人道 依然是善業,只是比較弱而已。所有惡趣有情的結生心也是無因的,但在這裏要分辨的是:善趣的無因結生心與惡趣的無因結生心並不同,善趣的無因結生心是由低 劣的二因欲界善心產生出來的舍俱善果報推度心,而惡趣的無因結生心乃是由11不善心(akusalacittāni)所產生的。當有不善心在欲界有情臨終 時成熟的話,這不善心將以舍俱不善果報推度心(santīraua)在惡道執行結生。

[6]Sadhu是在南傳佛教傳承最常用的巴厘語之一,用作形容詞時,意為好的,善的,善巧的,有益的,值得讚歎的。用作副詞時,意為很好地,完全地,善於。用作感歎詞時,意為很好,做得好,甚善,善哉;常用來表示隨喜、讚歎、嘉許、同意、認可等。

 

 


 

 

 

附錄6:帕奧禪林點滴及照片 

 

 

在此,在學也為正在要踏上清淨之旅的賢友們遞上一杯涼茶,希望這杯涼茶能消除各位在旅途時的口渴與疲勞。這些涼茶有的是在學禪修報告老師的教戒和勸導,也有的是自己從閱讀來的。

 「在禪坐中有一秒的專注,便得一秒的清淨,因為很幸運的,一心不能二用。」

 「無 論修學者怎樣專念於禪定,他將無法逃脫初學者一開始不可避免的困境——心猿意馬,外來的念頭在其頭腦亂闖。由於修禪進度緩慢,他變得煩躁不安,其結果則是 放鬆精進。但是堅定的求學者卻勇於面對這些阻礙,衡破重重困難,緊追不放他的目標,從不在任何一個時刻輕易地放任。」

 「只 要在睡醒一直到入眠這時段的行、住、坐、臥,不間斷的保持正念正知、意守、不忘失並專注于禪修業處,多一份耐心、恒心,默默耕耘,不問收穫 ,就像種一棵果樹,我們不能期待今天把種子播下後明天就長出果實來,我們能力可以做到的是以耐心、恒心、細心的照料果樹,為果樹澆水施肥,我們不能掌控果 樹生長的速度。只要我們默默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其餘的就順其自然,交給因果法則處理就好了。」

 「把心安住在一點上,即能強化心的肌肉,也就是帶給心力量,就像過去我們訓練身體的肌肉一樣。」

 「當我們專注時,五蓋和煩惱便沒有機會生起,因為一心不能二用,一旦我們更善於延長專注的時間,心自會洗淨其粗糙的污垢。」

 「不要與他人比較,這樣會為自己帶來壓力,而且會帶來不善心。一旦知道自己修到的階段 好過他人時會有我慢心,又一旦知道他人的修行好過自己時也會出現自卑,自卑也是屬於我慢心在作衷。」

 「煮水要保溫,水才會燒開。靜坐時像是在煮水 一樣,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時時刻刻保持正念正知就像保溫一樣,定力才能夠培育起來。如果只是在靜坐時專注於業處,但一下座就把業處放下,妄念紛飛,那麼水永遠也燒不開。」

 「一個早起、勤勉、謹慎、忠誠的人,是永遠不會抱怨命運或者生命不好的;一個擁有良好的品格、良好的習慣及意志堅定的人,是不會輕易地被命運擊敗的。」

 「以 農夫種稻般地練習禪修。他們是不急躁的,他們播種、耕地、耙土、插秧,一步一步來,並不省略任何一個步驟。然後,他們等待著農作物的成長。就算他們還看不 到稻穀的長出,他們有信心,稻穀將在未來的某一天生長出來。一旦稻穀長出來,他們深信,自己肯定會有所收成。他們不會為了稻穀而揠苗助長。任何這麼做的 人,最終將得不到絲毫的收穫。」

 「把生活過的越簡單越好,心活得越單純,定力就更容易培養。」

 「心真正的休息處並不是在睡覺時,而是在四禪。」

 「不浪費心的能量—不回顧已經過去的五蘊,也不展望還沒到來的五蘊。」

 「一個時時刻刻能讓自己活在當下和安住於法的人,他就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一切善法只能夠在清淨的心裏持續地生起,善法沒有機會在受到污染的心裏生起。」

 「有定的心是清淨的、皎潔的、無斑點的、離去隨煩惱的、柔軟的、適業的、確立的、達到不動的。」

 

 

 

 

 

 

尊敬的緬甸至上大禪師(Aggamahākammatthānācariya)—帕 奧禪師,法名為烏.阿欽納(U Acinna)。緬甸人為了表示尊重,不直接稱呼法名,而稱為帕奧禪師(Pa-Auk Sayadaw)。緬語sayadaw,意思為「尊貴的老師」,是緬甸人對大長老和德學兼優的比庫之尊稱。尊者的禪修教授善巧與耐心、慈悲又不失嚴謹,有 時甚至還會帶病教禪、作佛法開示和寫作,在年屆七十的古稀之齡仍然奔波海內外,弘揚佛法,主持密集禪修營,這種為法忘軀的精神確實讓人難以忘懷和無限的感 激。

經過了一段日子在斯里蘭卡Na Uyana Aranya Senasanaya (龍樹林僧院)的靜養,慈悲的尊者又開始擔起了弘法利生的重任。目前(2008年4月)尊者在臺灣主持為期兩個月的密集禪修營,接著將會陸續在新加坡、美 國、德國、印尼、馬來西亞、韓國等地主持密集禪修營,行程已經安排到2009年去了!在教禪之餘,尊者也在忙著重新編譯《正念之道》英文版,最近尊者的新 著作《The Workings Of Kamma》已經開始流通,尚無中譯本。

為了饒益眾生,願帕奧禪師健康長壽(雖然是有點不符合佛陀教導的無常、緣生緣滅、有生必有死的定律,但內心依然殷切期望尊者能夠繼續久住於世),以便讓世間更多的人能從尊者的教法中獲益,無論是世間或出世間的長遠利益和幸福。

 

 

 

 

 

 

尊敬的U Revata尊者,是受尊者委任的帕奧禪林禪修指導老師之一。1971年生於毛淡棉帕奧村,1994年畢業于仰光大學並獲得動物學B.Sc學位,之後從事 英語與電腦工藝教學,一直到1998年11月在帕奧禪林出家。尊者出家後即在戒師—帕奧禪師的嚴格監督和指導下修習止觀業處,並在2002年開始就在帕奧 禪林擔任當地和外國禪修者的業處導師一直到現在。

Revata尊者能說流利的緬語、英語和泰語,也曾有系統地學習巴厘語,並深入巴厘三藏及其注疏。我們時常可以聽到U Revata尊者生動的佛法開示,總會讓聞法者喜獲法益。最近尊者的英文佛法開示已經整理成書,名為《Awaken,Oh World!》。該書目前尚無中譯本,希望未來能有賢者發心翻譯成中文流通。

 

 

 

 

 

 

尊敬的瑪欣德尊者(Ven.Mahinda),1971年出生於廣東省。中學時代皈 依佛教,通曉北傳佛教的義理,大學時代開始研究《阿含經》及原始佛教。尊者才華洋溢,博學多才,畢業後於廣州市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其間曾到西雙版納、五台 山、西藏、緬甸等地考察參學。尊者自2002年7月至緬甸帕奧禪林出家受具足戒後,在帕奧禪師嚴謹且有次第的禪法教導下完成了帕奧學程,現在尊者是身為帕 奧禪林的業處指導老師之一。

瑪欣德尊者能說流利的中文、廣東話、潮州話和英語,並且通曉巴厘語,能直接深入巴厘三藏原典及其注疏。尊者有時會在教學之 余抽空重新漢譯一些巴厘經文,也計畫重新漢譯巴厘經藏,願在未來能夠出現更貼近巴厘原意的漢譯巴厘聖典,讓更多的華人四眾弟子能瞭解原始佛教的教義。尊者 自2004年開始在帕奧禪師身邊為華人男眾做禪修翻譯和一些輔導工作,直到2006年初被指派獨立教禪為至。由於擁有很好的語言學習能力,尊者能勝任許多 場合的翻譯。蒙受尊者的恩惠,禪林的華人禪修者們也有機會聽聞到帕奧禪師的英語翻譯成中文的佛法開示。

在禪林時,每天早上除了會在上院的齋堂為男女眾指導禪修以外,尊者還會定期到下院為女眾禪修者指導禪修和即席開示,有時下 午有詳細講解《阿毗達摩》的課程,讓禪林的華人四眾受惠無窮。現在尊者也常受到海外的佛弟子們邀請指導禪修與弘揚佛法的正法,常到的國家有中國大陸、新加 坡、馬來西亞等地,為當地佛教界的華人四眾帶來了佛陀的甘露法雨,滋潤了許多佛弟子內心的菩提心田。

在此,小輩upekkhānanda再次頂禮清淨的僧伽,頂禮帕奧禪師雙足,頂禮曾經在出家時的依止師U Kun尊者雙足,頂禮U Revata 尊者雙足,頂禮Mahinda尊者雙足。深切地感恩尊者、導師、尊者們無私的教誡和指導,願帕奧禪師、所有曾經教導過小輩的導師與尊者們都安康長壽;為了 人、天的福利安樂,請尊者、導師和尊者們久住於世。

緬甸帕奧禪林啊!在德高望重的帕奧禪師與弟子們襯映下顯赫著獨特的光暉色彩;猶如冉冉東升的旭日,向這世界綻放著智慧和慈悲的光芒。

 

 

 

 

 

大禪堂,又名為法住界堂(Dhammavihār? s?mā),屹立在山坡上,坐東南向西北,兩邊各有山嶺向外伸展。鋼筋水泥結構的大禪堂氣勢宏偉,風格頗具典型的緬甸傳統特色。大禪堂的四個角落分別埋有 四塊石丸,標示出界堂的範圍——這是陸上界堂的作法——也是舉行授具足戒、誦戒、自恣等甘馬的集合處所。

 

 

 

 

 

大禪堂分為兩層,上層為比庫們坐禪、誦經、舉行僧甘馬之處,當中供奉著一尊銅鑄佛像,四面牆上裝有大紗窗,既通風又明亮。其室內空間平時可容二、三百人坐禪,在講經或法會時則可容納千人以上。

 

 

 

 

 

 

禪修到疲倦時,可以在禪堂二樓上遠眺青山和綠野伸延到海濱的景致,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也可以順便踩一踩腳底按摩卵石、做做瑜伽、伸展軀體或按摩筋骨來放鬆身心。記得哦:「休息是為了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下層為在家居士坐禪之處,可供經行,也可臨時充當通鋪的寮房。禪林把有許多好的孤邸都留給了外國人居住,一些本地比庫就在這裏打地鋪睡覺。

緬甸人總是把好的東西留給外國人,禪林也因為他們的維持與打理,使得遠地到此參學的外國禪修者可毫無顧慮的修行。他們常 說:「外國人能離開富裕與舒適的國家前來這裏求法禪修是非常難得與值得讚歎的事,所以要好好地護持。」我們要時常對當地人存有感恩與隨喜之心。有時我們可 以用一些緬語問候和祝福,也許能為他們帶來一些善意與溫情。

「mingalar’pa」(祝您吉祥)
「nei kaung de la」(身體好嗎?)
「kaung ba de」(很好)
「kyei zu tin ba de」(謝謝)
「Kyan mak pa ze,Chan ta pa ze」(祝您健康快樂)
「toh wat」(一半)
「nek nek」(一點點,這兩句在托缽時很實用)

 

 

 

 

 

上禪堂的‘好漢坡’,非好漢不登此坡。

 

 

 

 

 

下午時可以與本地的比庫們一起打掃禪堂、抹「好漢梯」、掃樹葉、洗公廁、收集垃圾、 搬運木材等等。有時禪林也會有一些建築工程在進行中,本地僧眾會履行他們應做的任務。有許多熱心的外國比庫與禪修者也抱握這個良機參與一份“力佈施”,如 幫忙抬運泥沙、木材、建築材料等來為僧團服務以累積殊勝的福業。

在平時走去托缽時,如果有看到禪林的馬路上有垃圾時就順手撿起來丟進垃圾桶裏,讓這個美麗的道場繼續保持其莊嚴與整潔,這 也不失為一個非常簡單但具有意義的佈施與服務。通常禪林會在兩個星期舉行一次的gotong-royong(馬來語,即集體大掃除的意思) ,鼓勵外國人參與大掃除。

服務是一種善行,也是十種福業事(pu??akiriyavatthu即造福的基礎)之一。十種福業事包括佈施、持戒、禪 修、恭敬、服務、分享或回向功德、隨喜他人的功德、聽聞佛法、弘揚正法以及正直己見。十福業是每天隨時都可修可行的善業,是能造作欲界八大善心的福業。一 切善法、一切善願、一切世間與出世間的幸福都是以這十種福業事為基礎而成就的。正在謀求長遠的利益和安樂的有慧人們應當實踐這十種福業事。Mahinda 尊者在佛法開示時,常教誡禪修者應當勤於累積這十種福業來作為禪修的資糧,讓修行更加順利。

 

 

 

 

 

慈住法堂(Mettavihari Dhamma Hall),一抵達帕奧禪林外面的大門檻左邊就可看到一棟大型三層多功能的新禪堂,剛竣工不久,可供女眾坐禪、誦經、聞法及居住之用。這座堂皇的新禪堂建 築經費主要是由帕奧禪林的中國籍大護法梁新新與家族捐助,梁新新家族是帕奧禪林的大施主,禪林許多的建築設施和大大小小的kuti都由他們捐助,有時在一 些日子也會供養禪林全體的早午齋。我們如今能夠擁有那麼良好的修行環境和設備也是因為梁新新家族的慷慨捐助,在此讚歎隨喜他們的一切功德與成 就,SADHU! SADHU! SADHU! 願梁新新家族所有的成員常健康快樂,一切願望皆成就。願他們所做的功德都是證悟涅盤的助緣。

 

 

 

 

 

禪林醫療所,如果將有西醫或緬甸傳統醫生前來為僧伽義診時,會有牌子掛在托缽堂通知 住眾。要和西醫溝通可以使用英語,至於緬甸傳統醫生就比較難以英語溝通,不過幫他配藥的一位女兒會講英語和一點中文,她會協助翻譯。在內心,每當看到他們 很用心、恭敬又充滿慈心的為僧眾做診療時,在學常讚歎隨喜他們的善行 SADHU! SADHU! SADHU!

這些善人們是多麼的有智慧,懂得在世間無上的福田耕耘播種,他們的果報一定很不可思議的。願這善行成為他們菩提道的資糧,生生世世長得莊嚴美麗、沒有病痛、健康長壽、有力量和具足智慧一直到證悟涅盤。

醫療所裏面也有我們熟悉的中西藥如青草油、驅風油、銀翹、布藥膏、消毒水、止痛藥等等,這些藥物通常是由外國人供養的,有需要這些藥物時可以向U Tiloka尊者索取。尊者是帕奧禪林的義診西醫助理,住在圖書館裏的集體宿舍的1號房。

這裏也有縫衣機,若有袈裟破損或要以雜碎布做汗衣都可在這裏車。

 

 

 

 

 

禪林醫院,裏面設有冷氣設備,病重得無法托缽的病人就住這裏養病,有比丘細心照料。 有病的比丘可以在這裏得到一些蜜糖、糖、油等作七日藥。在此,小輩向曾經在發燒時細心照料小輩的緬甸尊者們、還有幫小輩針灸的Subrasita尊者表達 內心無限的感恩。 願bhante們常健康快樂,早日證悟涅盤。“JIANG MAK PA SE,QIANG TA PA SE.”

啊,在禪林真的受了好多好多善人們的恩惠,好感激不盡。願所有對在學有恩惠的人、所有幫助過在學的人、所有佈施供養在學的人、所有教導在學的人,願您們都快樂安詳、健康無恙,願您們早日止息一切痛苦,證得究竟的快樂,早證涅盤。

感恩感恩。SADHU! SADHU! SADHU!

 

 

 

 

 

2006年大年初一清早,來自不同國度的華裔比庫、沙馬內拉、sayalay、北傳 比丘尼和居士們浩浩蕩蕩到帕奧禪師的孤邸向尊者拜年。尊者一見到我們就問道:「 Why today new year?」(為何今天是新年?)有智慧的賢友們一定會知道尊者這句話裏的真正含義。尊者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能夠如實知見法、體證法,那麼他每天都是 在過著新年,而不是一年一度才過新年。

大夥兒都很有秩序的進入尊者的孤邸,並期待著尊者給我們這些弟子們一些新春教誡,但尊者並不多說話,只是對我們簡單地說:「 Less talking. (少說話)」這對禪修者們是多麼有益的教誡。看似簡單,卻不容易辦到啊!

 

 

 

 

 

 

帕奧禪師很少給外國人佛法開示。在學只記得在2006年3月,尊者還沒有啟程到美國和英國主持密集禪修營之前,給了一系列 的英語《阿毗達摩》講解。在這一系列講座之中,精彩的即席問答部分是最具吸引力的,許多外國比庫都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向尊者請教各樣各式的佛法問題。在這些 發問的外國比庫當中不乏知識份子,令人感覺好像是身處於某某大學講堂裏,在聽著諸博學的教授、博士或學者在辯論一樣。許多問題是圍繞著如何以阿毗達摩來解 釋世間的物質與精神現象的運作。從問答中,我們可以看到尊者如何運用敏捷的思維和智慧一一給予解答。一些問題實在太深奧難解,在學的智慧還沒有達到如此高 深的程度。在這間「帕奧大學」裏,在學的程度就像是在讀小學一樣。

在帕奧禪師講解完每場《阿毗達摩》開示之後,Mahinda尊者即作了現場翻譯。這些開示和翻譯都有收錄在最新〈帕奧寶庫〉DVD中。在網路上許多上座部佛教的網站如〔覺悟之路〕http://www.dhamma.org.cn/books/ncdaszt/ncds005.htm

或〔佛陀的古道〕http://buddha-spath.com/forumdisplay.php?fid=61 皆有得下載。

 

 

 

 

 

這張照片是在2006 年2月10日於帕奧村托米時拍的。當天早上,在帕奧禪林對面的帕奧村落群裏,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擺了一張放著大米的小台,許多受邀來自附近寺院的比庫、沙馬 內拉、戒尼們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村道走一圈,村民們就這樣把大米一湯匙一湯匙地佈施給僧尼們。這情景真的不容易在大馬看見,寡見少聞的在學可算是第 一次親身體驗到這種那麼壯觀的場面:波瀾壯闊的僧伽隊伍與慷慨激昂的施主們。我們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居士們也法喜充滿地一起合資買了幾袋米來種種福田,累 積善業。願這佈施的功德也回向給所有正在看著這張相片的讀者們,希望您們都能隨喜這份功德,願您們隨喜之善業成為止息一切苦的助緣。

在學發現在他們當中不乏英俊美麗的善男信女,啊....請不要誤會在學‘亂亂看’,這裏所謂的“英俊美麗”並不是指他們的外表英俊美麗,而是指他們擁有著一顆英俊美麗的“美心” ——一 顆善良、慷慨、親切、和藹及恭敬的心。外表的英俊與美麗都會隨著衰老而消逝,然而源自內心的英俊與美麗是不會被時間征服的,也不用刻意喬裝打扮的,這才是 在學心目中真正的英俊美麗。而這份英俊美麗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擁有的,您們同意嗎?那麼,現在開始大家一起努力培育這份不會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英俊美 麗”吧!

 

 

 

 

 

 

 

 

帕奧禪林,像不像佛陀時代的揭達林給孤獨園呢?

帕奧禪林(Pa-Auk Taywa Meditation Centre),位於緬甸南部毛淡棉市近郊的帕奧村對面,以村名作為寺院之名。現在帕奧禪林已經成為頗具規模的國際禪修中心,目前還在不斷擴建當中,以應 日益增加的禪修者之需。在此修行的禪修者經常維持在七、八百人左右,其中上座部比庫有三、四百位。外國禪修者有一百多位,其中華人就占半數以上。

有時候在讀聖弟子傳時,時常會感歎自己出生在離佛陀時代遙遠的佛法邊地,心中羡慕那些生逢佛世、親聞佛音、親受佛教的弟子們。兩千六百多年前,自己究竟在哪里呢?是沉淪惡道?是身為外道?還是一個懈怠放逸的佛弟子呢?

世事遷變無常,佛陀所教導的正法、律也將如此,必定是緣生緣滅的,佛法的流變就是無常法印的展現。從佛陀時代的原始佛教到 部派佛教,再經大乘佛教、密乘佛教,演變到現代形形色色的佛教,五花八門的見解與稀奇古怪的修行方法充斥了整個佛門,而且這些變了質的佛法還蒸蒸日上、越 來越興盛,「像法」的信徒也越來越多。當然,正法的日漸隱沒是不可否認和無法扭轉的事實,這一切都依循諸行無常的鐵律。雖然如此,現代我們仍然可以在帕奧 禪林看到更接近於佛陀時代的正法與僧團。願所有仰慕純樸原始佛教的善人們,都能在這片淨土裏尋找到那份樸實無華的真!

 

 

 

 

 

托缽的時間到了,僧眾們列隊步行到托缽堂托缽。在大馬的馬路是靠左走的,而緬甸是靠右走 的。僧眾托缽時要披覆雙肩、穿上整齊的善披覆(suppanicchanno)。如果剛出家的比庫或沙馬內拉對披覆雙肩不熟練的話,可以提早到托缽堂“練 習”,因為托缽堂有許多上座比庫很樂意教您如何穿。若熟練的話,不用一分鐘即可穿好。

 

 

 

 

 

 

 

 

 

 

 

 

世間無上的福田——僧團。有智慧的善人們總是把握機會在無上的福田耕耘播種,以累積福德和菩提道的資糧。Sadhu!Sadhu!Sadhu!

 

 

 

 

 

SupaN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igho世尊的聲聞僧團是善行道者,

UjupaN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igho 世尊的聲聞僧團是正直行道者,

NayapaN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igho 世尊的聲聞僧團是如理行道者,

Samici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igho 世尊的聲聞僧團是正當行道者,

Yadidam:cattari purisayugani aNNhapurisapuggala 也即是四雙八輩,

Esa Bhagavato savakasaigho 此乃世尊的聲聞僧團,

ahuneyyo 應受供養,

Pahuneyyo 應受供奉,

Dakkhioeyyo 應受佈施,

ANjalikaraoiyo 應受合掌,

Anuttaram puNNakkhettam lokassa'ti 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即使在戰場上,能戰勝百萬人,然而,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至上的勝利者”。

《法句經.千品.103偈》 禮敬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鬥士。

 

 

 

 

 

即使在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場偉大的戰役,也比不上能夠戰勝自己煩惱魔軍的戰役。曾有多少人類偉大的戰役在帕奧禪林留下輝煌的痕跡?

 

 

 

 

 

禪修可是真槍實彈的戰鬥,要跟邪惡的煩惱魔軍決一死戰。這裏就是真正的戰場,生命的戰士們向貪、嗔、癡宣戰。祛除自己內心的貪嗔癡才是真正的勝利。

 

 

 

 

 

這世界上最成功的騙子並不是任何人,而是那顆我們自認熟悉但事實上並不熟悉的‘心’。我們已經被這顆‘心’矇騙了許久,以致我們無盡漫長地沉淪於苦海中。偉大的覺者—佛陀已經教導我們如何去識破‘心’在耍的把戲。

智慧生於禪修之中,

無禪修智慧即退失;

知曉此二得失之道,

且實踐以令慧增長。

《法句經·道品·282偈》

 

 

 

 

 

在這世界上有多少整天忙著在戰場上征服他人的剛強男人,比這些正在努力征服自己之心的女人還不如?

 

 

 

 

 

佛法並不是要等到死後才能體征,智慧也不是要等到死後才開發的,法是佛陀為在活著的人而宣說的。看看這些年齡可以為人祖母者,依然在努力掌握生命後期的一絲力量作最後的衝刺,身為年青的我們真是感到慚愧。

Yo So Svukkhuto Bhagavatu Dhamma 世尊所善妙詳細宣說的法,
Sandinnhiko 須經過學習及奉行才能體會的,
Akuliko 是可奉行、可得成果以及不被時空所限制的,
Ehipassiko 請來親自試試看,
Opanayiko 恭敬學習,向內反照,
Paccatam Veditabbo Vinnuhi 智者皆能親自體征。

某些傳承說什麼禪修、四念處不適合現代根器之人,這種觀念不知已經抹殺了多少有慧人內在無限的潛能和良機,也忽視了人類後天的努力,也不知已經成為多少有 慧人通往康莊解脫大道的巨石。除非已經得到自己的默許、認命,否則在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否定他人在這方面的能力。

 

 

 

為了延續佛陀的教法,佛弟子的使命就是實踐佛陀的教法,隨法、見法、體證法,實踐八聖道。只要還有人實踐八聖道,這世間就依然會有四雙八輩的聖者;只要這世間還有聖者,正法就能繼續久住於世。

『凡是在法、律之中有八聖道者,那裏就有沙門,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蘇跋達,於此,只要比庫們正確地安住,則世間將不空缺阿羅漢!』

——《長部16·大般涅槃經》

 

 

 

這裏有多少位天真無邪的小沙馬內拉是未來的「帕奧禪師」呢?

 

 

 

 

 

一次又一次的,帕奧禪林默默地記載著人類最光暉的戰績。

 

 

 

 

 

啊!世界上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是誰呢?

 

 

就是那些正在努力克制感官欲樂、捨棄財產、離開在家舒適的生活、剃除鬚髮、穿著袈裟、守護諸根門、自製身口意、具足清淨戒行、見到最小的過失也能帶來的危險、努力圓滿清淨梵行的僧伽們。

這些並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小輩的內心不禁流露出深深的讚歎與慚愧。

在那裏可以看到世間所有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們的足跡?就在清淨如法的僧團、在森林、在山洞裏、在荒野。

只有清淨正法的僧團,才是世界上四雙八輩聖者的搖籃;

只有清淨和樂的僧團,才是世界上最殊勝無上的福田;

真正在饒益這世間的就是正在實踐八正道的僧伽們;

致帕奧禪林的僧團,以及所有依然存在這世間清淨的頭陀僧團,

小輩再次獻出最深的敬意;

在此,小輩再次頂禮僧團;

在此,小輩再次頂禮尊者們的雙足。

在此,小輩向世上所有四雙八輩的聖者們獻出最深的禮敬。

 

 

 

 

 

它雖然古老,但它有一種永駐的新鮮;
它—佛陀的古道,乃在向疲倦的旅行者招手。
來吧!旅者,慈悲的佛陀在呼喚著您,就像慈母在盼望著她唯一的兒子歸來一般,
來到安全和寧靜的休息處吧!

 

 

 

 

 

(注:本文圖片較多,若圖片顯示不正常,請訪問鏡像站點相同檔,速度好些:點擊鏡像文件1,或者鏡像文件2

 

 

返回帕奧禪林清淨之旅(首頁)(點擊此處)

 

 

 http://online-dhamma.net/anicca/books/pa_auk_travling0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200811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