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ibetcul.com/UploadFiles/haiwai_UploadFiles_5198/200712/20071227125956448.jpg
印度蓋女眾佛學院 慧空法師續佛慧命

 

作者:採訪/攝影:雨晴  發佈時間:2009-04-15 來源:《福報》第26期 

 

慧空法師(Karma Lekshe Tsomo)在1944年生於美國一個基督教家庭,他因為德國名字『Zeen』,詐聽之下與禪宗『Zen』諧音,因而常被同學誤以為是佛教徒。

 

在50、60年代,『佛教』或『佛教徒』對慧空法師,乃至整個西方社會,還是個陌生的概念。佛教寺院或佛法中心在當地也不普遍。為了一解心中疑惑,他到圖書館番查資料,因而對佛教有了初步的認識。

 

慧空法師12歲成為佛教徒,他於1971年,27歲時進入夏威夷大學做東亞研究,主修佛學。多年來法師針對婦女佛教、生死、佛教與基督教對談等課題發表甚多言論。

 

法師曾遊學日本、印度,他於1972年赴印度時,適逢達賴喇嘛在達蘭薩拉為西藏文獻圖書館主持開幕,達賴喇嘛的開示讓法師獲得長久以來欲尋求有關『死亡』的答案。法師後來在西藏文獻圖書館學習6年,也在辯經學院學習數年。

 

「我一心想瞭解佛法,可惜在日本找不到指導老師。法海浩瀚,要深入經藏無從著手,殊勝因緣下巧遇達賴喇嘛,他的開示解答了我積累多年的疑惑。尊者是了不起的老師,他成立了西藏文獻圖書館,提供世人淨化人心的教育,培養了不少翻譯弘法人才,也接引了許多西方弟子。我覺得藏傳佛教提供完善的、有次第的教學系統,例如《菩提道次第廣論》教導初學者,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應珍惜人身精進修行,然後瞭解因果、業力,循序漸進的修行,走向解脫之道乃至證得空性。」

 

慧空法師出家,母親為此痛哭一頓。他的父親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工程師,並認為可以賺許多錢。可是,法師不以為然:「美國是崇尚物質主義的國家,社會以財富來衡量個人的價值。我看到許多人擁有名利、地位、金錢而不快樂。很明顯地,尋求快樂另有途徑。所以我選擇了修行。從決定出家那一刻起,學佛成為我人生最重要的功課。我發壩研究佛法越深入、實踐佛法越多,心越清明,人生就越快樂。」法師說,禪修、誦經或佈施,都是保持一顆平靜、平安、清明心的方法。

 

慧空法師目前是美國迭戈大學神學及宗教學的副教授,也是國際佛教婦女協會『釋迦提達』(Sakyadhita)的主席。在印度前後學習15年,他發現印度沒有供女性修行的寺院或佛學院,女性更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她們並不像喇嘛們,小小年紀就被送往寺院出家,接受經典教育。她們都寄宿在人們家當幫傭,打掃家居、看顧小孩、燒飯煮菜。冬天來臨時,由當地地方政府提供足夠的乾糧給她們閉關兩、三個月。

 

有鑑於此,法師發心教導她們讀書識字、學佛,遂於l988年成立了『蔣揚卓林基金會』出任基金會的策劃人,負責蓋佛學院辦教育,讓西藏、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偏遠地區的『阿尼』(藏傳佛教對女出家眾的尊稱)學習佛法,佛學院所教導的科目包括:數學、健康教育、衛生教育、英語、興部語、藏語、佛教經典、禪修。這些阿尼完成兩年課程後,有些會繼續深造,考取更高的學位,她們將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女格西;有些則成為合格的佛學老師、社區工作者或衛教人員等,再被遣回自己的家鄉服務。

 

慧空法師覺得,馬來西亞很有福報,因為在這裡出家、修行,大眾都很發心護持。「相比之下,一些國家還很落後、貧窮,女性受到不公平對待,例如在泰國、西藏、尼泊爾、印度、緬甸及寮國,依然保持著傳統思想,認為女性的角色就是結婚生子,女性甚至被視為低級的、是『帶業』的、被孤立的一群,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會,」

 

為此,1987年『釋迦提達』發起首屆國際佛教婦女會議,致力於建立比丘尼傳承及提倡佛教婦女的研究,促進世界各國的女性交流,讓她們明白自己非沒希望、無助的一群,只要以清淨心修習佛法,一樣可以即身成佛。第八屆國際婦女會議即將在韓國舉辦。

 

http://www.mybuddhist.net/cms/putiwenku/shijichuanji/fashishiji/3464.html

http://world.tibetcul.com/lw/200712/105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200811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