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宗教覺醒運動 美興重返教堂熱
人間福報-宗教版 2009/2/2 | 作者:人間社記者觀忻
帶給教友歡樂與健康 鞏固社區團結 使人際關係和諧 並改善自我需要

【人間社記者觀忻綜合外電報導】受金融風暴影響,愈來愈多美國人重返教會,尋求平安與慰藉,使宗教信仰充分發揮教化人心、穩定社會的功能,堪稱是宗教「覺醒」運動。

很多社會學家認為,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宗教色彩最濃厚,有超過三十萬座基督教教堂、猶太教會堂、清真寺及其他宗教活動場所。據二十世紀末的國際性調查,百分之八十二美國人承認有宗教信仰,而英、德、法等歐洲國家,比例介於百分之五十五與四十八之間。

哈佛大學神學院婦女暨宗教研究專案主任安布羅迪認為,政教分離的傳統,與宗教在美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很大關係。美國在十九世紀初實施政教分離,宗教信仰以自願為基礎,教會必須改革,以增強對民眾的吸引力;因此在適應過程中,宗教的生命力增強了。

維吉尼亞大學宗教系教授歐克斯博士說,美國濃厚的宗教色彩和美國歷史有密切關係。美國人不論是基督教徒、穆斯林、猶太教徒,都受到美國歷史上一系列宗教覺醒運動影響,如獨立戰爭期間的宗教大覺醒,傳播天賦人權觀念。

歐克斯指出,傳統基督宗教強調「原罪意識」的觀念以警醒世人;現今宗教為因應社會需要,以更友善、包容的態度對待信徒。宗教為人帶來歡樂與健康,鞏固社區團結,使人際關係和諧;也滿足個人修心養性,以及改善自我的需要。

有人認為,大眾化使宗教失去其道德約束力及最重要的內涵;但也有人認為,這表示美國人以更現代、更寬容、更進步的方式表達他們的信仰。

歐克斯認為,宗教最大貢獻是教育並塑造公眾的道德觀,使他們成為有道德的公民;宗教也激發人的潛力,超越自己。宗教如同精神家園,讓人在其中獲得深刻的心靈體驗,受崇高的神明感召,法喜充滿,樂於助人。

根據一項民意調查報告,美國的志願者組織中,教徒約占百分之六十。受調者表示,宗教團體提供的服務與幫助是發自內心的善意,他們不僅提供物質幫助,也讓受助者找到自救的精神動力。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1225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200811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